当前位置:悠悠书盟>在下姑苏慕容复> 第53章三权分立【求追读】

第53章三权分立【求追读】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御书房。

  “那我大燕国的规则制度该如何设置呢,要不要直接搬用宋制?”

  经过好大儿的一番述说,慕容博终于明白权力的本质,也知道该如何去执掌一个国家。

  问题来了,该如何制定规则?

  “宋制?爹你真的了解宋国制度吗?”

  慕容复呷了一口茶,问道。

  “啊?”

  慕容博一愣。

  “我就知道你不懂,我来给你解释吧。”

  见他脸上的表情,慕容复就知道了,接着说道:

  “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和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擅权,也为了防御大辽、西夏的侵扰,以及镇压百姓起义,宋国把内政、军事、财政三大权都集中在朝廷中枢,建立了一套‘二府三司一台’制度。”

  “二府为枢密院、政事堂,三司为度支司、户部司、盐铁司,一台为御史台。”

  “枢密院执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兵权。”

  “而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其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三大部门的主要职权,乃内政的最高行政机构。”

  “政事堂的主官为宰相,执掌决策权、任免权两大权力,甚至还兼顾财政大权,其权力之大绝对不容小觑。”

  “至于御史台,又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其执掌监察百官之职,与枢密院、政事掌分庭抗礼。”

  “这么算下来,四大至高权力里,任免和决策权在宰相手里,监督权在御史台手里,皇帝手里只有立法权,但也不完整。”

  “若皇帝想通过某项法令,还需得和百官商议才能通过,否则也只是虚言。”

  “因此,宋国的‘二府三司一台’制虽然削弱了权臣的权力,对遏制钱权兵有着极佳的效果,对防止权臣谋反有着极大的预防作用。”

  “但严重压制了皇权的威严,以至于有时皇帝的话还不如宰相说话好使,与台前傀儡何异?

  “且宋国朝廷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朝廷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冗官冗政。”

  “以文统武,文人领导武官,导致文不知武,不利于军事发展。”

  “也因此,宋国历次对外战争屡战屡败,任谁也能欺负一二。”

  “爹你认为,这样的制度好还是不好?”

  慕容博闻言,捋了捋颏下胡须,陷入了沉思。

  众所周知,赵匡胤欺负后周的孤儿寡妇,陈桥兵变才有了宋国。

  因此,赵家皇帝一直对武将们大加防备甚至打压,以防有人学他兵变上位。

  也就是所谓的重文轻武、以文统武。

  “这样的制度....不好,很不好。”

  思虑良久,慕容博摇了摇头,问道:“复儿认为,我大燕该制定怎样的规则制度呢?”

  皇帝成了台上傀儡,权力都被他人执掌,这皇帝还当的有什么意思?

  我慕容博复国前没有权力,复国后还没有权力,那我这大燕国不特么白复了?

  “首先,需要确认皇帝的至高地位和无上权力。”

  慕容复说道:“皇帝乃大燕之主,也是整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皇帝天然拥有立法权、任免权、决策权、监察权和最重要的兵权,任何人胆敢染指这五项权力,都视为谋反,立诛九族,遇赦不赦。”

  慕容博手中的毛笔写出了残影,一边记录一边点头赞同。

  “皇帝虽尊崇,但毕竟精力有限,不足靠一人就能治理天下,所以需要有人辅助,也就是内阁。”

  慕容复接着说道:“内阁为皇帝的秘书,负责天下一切内政事务,拥有议政权和建议权,但最终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

  “内阁掌管内政,不得染指兵权,违者夷三族!”

  “兵权方面,再设立一个军机处,辅助皇帝管理天下兵马,拥有参赞军机、密议军务等权力,但没有统兵之权,不能调动一兵一卒,违者就地拿下,夷三族!”

  “有了内阁和军机处,还需要一个监察机构,就叫锦衣卫吧,掌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拥有监察所有公卿、勋贵、官员的权力,只对皇帝负责,拥有设立诏狱、先斩后奏之权。”

  “这三个机构,一个主掌内政,一个参赞军务,一个监察百官,三权分立,互相协助。”

  文武两分,文不统兵,武不涉政!

  当然,王朝制度设置的再精密,也肯定有漏洞。

  或许三百年之后,王朝末年乱世依然会降临大燕。

  但慕容复如今已是先天境界,寿元高达三百。

  日后若是再突破宗师境,寿元还会再次延长。

  只要活得够久,王朝制度随时可以更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内阁?军机处?锦衣卫?三权分立,不错不错,简单明了。”

  慕容博思考着这三个机构的职责和权力,点头赞许。

  内政与兵权、监察权分立,能极大限度的避免权臣谋逆、军阀割据的情况。

  这一点,他还是能看明白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需要第一时间确认文化主体。”

  慕容复接着说了一句。

  “文化主体?”

  慕容博一愣,这又是什么新词。

  “中原有汉家文化,西夏也有党项文化,辽国有契丹文化。”

  慕容复解释道:“我大燕该怎么办,爹你想过没有?”

  “我大燕乃鲜卑人出身,自然该有鲜卑文化。”

  慕容博这回听懂了,傲然说道。

  “呵呵,鲜卑有文字吗?有传承吗?有族人吗?世人认可吗?”

  慕容复笑着反问:“若自认为鲜卑文化,那大燕只能屈居一隅,永远也无法入主中原,一统天下。”

  “复儿你的意思是,我们只能使用中原汉家文化?”

  慕容博皱起眉头,颇为不悦。

  看了他一眼,慕容复懒得废话。

  “咳咳,那就按复儿你说的办,咱们就自认为是汉人,不提鲜卑人了。”

  慕容博尴尬的笑了笑,连忙换了个话题问道:“你说的内阁,该是个什么章程?”

  “内阁掌管内政,以内阁首辅为首,及四至六名内阁辅臣,总人数应以五人、七人为准。”

  慕容复解释道:“无论内阁首辅还是内阁辅臣,在任期间不得超过十年,期限一到,便解除职务。”

  “内阁的职责很简单,皇帝提出某个目标,内阁负责制定详细的措施及方案,再提交皇帝盖印批示。”

  “内阁之下,另设吏部、民部、工部、礼部等各部门,负责执行内阁制定方案的具体事务。”

  “另外,内阁由首辅负责制,一旦内阁犯下大错,皇帝有权立即撤换首辅,另选贤能。”

  慕容博这下算是听明白了,这内阁就是个背锅侠。

  虽说职权与宰相类似,但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里,具体执行者却是另外的部门。

  干得好了,那是皇帝英明神武;

  出了问题,却是由内阁来背锅。

  这个好,不错不错!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