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xs张部长和徐茂庭相视一笑,假装没有听到徐婉宁两人的对话,继续低头探讨。
张部长的助理手里拿着两个记录本,分别在上面记录着。
大江村的占地面积广阔,但人口不算密集,所以大部分都是空地。
“张部长,徐副局长,我看这一片就很不错。”孙厂长肉嘟嘟的手指着一片平整的空地,一本正经道:“虽然只是我们食品厂的分厂,但是面积也不能太小,这一片还算平整,而且地理位置也算不错,你们觉得呢?”
张部长举目看了一圈,徐徐开口:“再看看吧。”
一直到几人将大江村走了个遍,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大队长和村长几个村干部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但徐婉宁刚才已经明确拒绝了,不会参与这件事,他们也不好当面询问。
“这第一轮考察算是结束了,今天就先这样吧。婉宁,方不方便邀请我们去你家坐坐?”
“当然。”
孙厂长也紧随其后,走了两步路后,徐茂庭察觉到了,定足转身,蹙眉问道:“你跟着我们做什么?”
“不是要去这位徐知青家里坐一坐吗?”孙厂长笑的一脸谄媚。
徐茂庭瞅他一眼,“跟你有什么关系?”
“啊这……”
“走吧。”扭头看向徐婉宁时,徐茂庭脸上满是柔和的笑意。
孙厂长的笑容僵硬了一瞬,但却不敢发怒,只能站在原地叹息。
等徐婉宁三人走出一段距离后,大队长才道:“孙厂长,不如去我们大队部坐坐?”
“也好。”
回去的路上,看大队长几人满脸愁容,欲言又止的样子,孙厂长笑道:“我倒是觉得你们大江村不错,适合建分厂。”
大队长面色一喜,迫不及待地问道:“孙厂长的意思是……”
孙厂长摆手:“我可什么都没说啊!关键是建分厂这件事儿,它也不归我管啊!”
另一边,徐婉宁已经带着徐茂庭和张部长到了林家。
院子里,大春儿和幺妹一个剁鸡食,一个喂鸡,分工配合的十分默契。
听到开门声,幺妹立刻放下手中的鸡食盆,朝着徐婉宁飞扑而来,“妈,您回来啦!”
徐婉宁弯腰,将幺妹一把捞起抱在怀里,“幺妹今天乖不乖呀?”
“乖!”幺妹用力点头,随后掰着手指头,细数着自己今天做过的事情:“早晨吃过早饭后,帮奶奶打扫了厨房,然后完成了妈布置的功课,又帮奶奶烧了热水,还喂了猪和鸡……”
“哥哥也很棒,我烧的热水,都是他从井里打出来的。”
“哥哥和幺妹都是妈的乖宝宝。”
大春将最后一点鸡草剁好,才乖巧地站在一边,细细打量着两个完全陌生的人。
徐茂庭的目光在大春和徐婉宁怀里的幺妹身上打转,心情有些复杂。
这俩孩子,就是小妹生下来的吧?
他上次见到两个孩子的照片,还是几年前,当时幺妹还是抱在怀里的月里娃,大春也不过刚会走路。
只是后来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小妹再没有寄过孩子的照片回去,就连平时的信里,关于孩子们的信息也只是寥寥数语。
那张照片,被小叔小婶放在了一个相框里,闲暇或者想小妹时就会拿出来看,以解相思之情。
他还是家里第一个见到两个孩子的,就这一点,就足以回去和其他几个兄弟吹嘘了。
徐茂庭弯腰蹲下,柔和的目光看向大春,“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叫我一声舅舅。”
“舅舅?”大春歪着脑袋,打量着面前这个和妈妈有两分相似的陌生男人,眼里满是迷惑。
他上次听到这个称呼,还是姑姑家的孩子这么称呼爸爸。
这么说来,他们也有舅舅了?
林母听到屋子里的动静,拖着一条受伤的腿慢慢出来。
“家里来客人了?”
“我介绍一下,这是我婆婆,黄淑芬。这位是华国卫生部的张部长,也是我一位叔叔,这位是我二哥,徐茂庭。”
“伯母好。”徐茂庭伸出右手到林母面前,一张俊脸上是挑不出错处的笑容,“我是阿宁的二哥,这次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来大江村,所以特意来探望探望您。”
林母先将手在衣摆上擦了擦,这才握住了徐茂庭的手,“欢迎欢迎,快到家里坐。”
邀请了张部长和徐茂庭进屋,林母还不忘叮嘱徐婉宁:“等会儿汤只鸡和鸭,给你叔叔和二哥准备晚饭。”
“大嫂,不用这么麻烦,我们刚才已经在大队部吃过饭了,现在过来,就是来看看婉宁,和她聊聊天。”
“不麻烦不麻烦,鸡鸭都是家里自己养的,好吃着呢!阿宁,你先陪你叔叔和二哥聊着天,我去趟厨房。”
“大嫂……”
张部长急忙阻拦,却被徐婉宁挡住了。
“张叔叔,我婆婆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您和二哥的欢迎,您不用客气。”
“这……”
“这是我家,您来晚辈家里,吃一顿便饭不是应该的吗?这可跟作风扯不上任何关系。”
闻言,张部长也不好再说什么。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笑道:“几年不见,婉宁倒是变得和之前不太一样了。”
徐婉宁笑道:“我在大江村成了家,又有了俩孩子,总不能空长几岁的年龄吧?”
“哈哈。”张部长大笑一声,随后叹息道:“我家里那个,如果能像是这样,就好咯!”
徐婉宁眉头一挑,看来张文婷在翼省的境遇,也没有想象中好。
但看张部长明显不愿多说的样子,徐婉宁知趣地没有多问。
几人寒暄了几句,徐婉宁才问道:“张叔叔和二哥怎么会到大江村来考察?”
从京市到黑省,路途遥远,更何况只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厂分厂,按理说不应该这么折腾才是。
徐茂庭看了眼张部长,见他只是微微抿唇,没有别的表情,这才道:“现在政策有所松动,全国各地都会兴起一股建厂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