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修路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钱向荣骑着马离开。

  一月后,天工织布机分批运往闽西。

  “听说了吗?云鸾王将要在闽西各个县府内兴办织造坊。”

  “自是听说了,咱们这里只能纺麻,比不得浙南那等地方。

  不过以后布会便宜许多。

  家中女子也可来,听说一月给四两银子呢。”

  “真的假的,还有这好事,给人做工,一月才三两银。

  咱们闽西比不得那些繁华地。”

  传言归传言,又到一年新春刚过完没多久,消息便扩散开来。

  二月艳阳高照。

  县首出门敲锣,贴了告示,招女工五百人,其中还有食材供给,织坊建造,也需要不少人。

  “县府老爷,敢问这布造出来,多少银钱?”

  “很便宜,三天工钱便可买一件成衣,只要大家努力干活,再也不会无衣可穿无米下锅。

  另外云鸾王下令,还要成立染坊,会做成衣的亦可来报名。

  家中若是无房,屋破,均可来本官这里登记。

  待云鸾王亲至视察,便可给你们重新修葺,不花你们一个铜子。

  开荒之事,如济岭州一般,三年免税,按人头来算,每人四亩。

  但本官可丑话说在前头,若是有哪个村敢因取水之事发生械斗,休怪本官翻脸无情。

  修渠引水,那是后面的事情。

  云鸾王一片好心,大伙可不能辜负,知道朝廷为此拨下多少银钱吗?”

  县首摸着胡须,一脸得色。

  围观百姓听的热血沸腾,云鸾王果然没有骗他们,很快就会带着他们致富。

  没有地的,可以开荒四亩地,比济岭州还要多一亩。

  山地虽不能大面开垦,但闽西人实在是少,以往私自开荒占地,那是要被杀头的。

  “大人,朝廷给咱们闽西发下多少银子?”

  “是啊,别卖关子了,让咱们也听听。”

  县首伸出手,缓缓张开道。

  “五千万两!足足五千万两!咱们闽西仅有三百万人,就是均分每人都有十多两。

  这等投入,相信咱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新年新气象,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人,云鸾王何时再来啊?”

  “云鸾王早就在来的路上,不过咱们县城距离较远,会耽误些日子。

  明日本官便会前往,亲请云鸾王来咱们县。”

  唐朝朝带着滕王宝藏,也不急着归京,她要一步步改变整个康国。

  先帝曾言还富于民,此时西戎势弱,康武帝已经夺下了不少西戎的草场。

  正是发展的最好时机。

  只有百姓过的好,血才没白流。

  一个个县城被规划出来,唐朝朝将银钱拨下,成立了不少工坊,比如木头闽西非常多。

  砍倒一批,再种上一批,前人栽树后人砍伐。

  而被打造好的木匣,箱子,柜子,都会被运往康国各地售卖。

  因此唐朝朝决定修路,修几条能够贯穿康国各地的官道。

  “云鸾王,老奴觉得此事是否太过了?”

  方言立眨巴着眼睛,他看着地图,头顶上三颗南珠晃动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牛羊马匹是真好卖,尤其是浙南百姓在得了银钱后,出手那叫一个阔绰。

  仅仅第一批就让方言立与叶朝佟杰赚了三十万两。

  可眼前这三条路,横跨康国各个江河,耗费人力之巨,简直是无底洞。

  都知道路修好,大把银子能赚,但把浙南与辽海的世家都卖了也修不起。

  “你有什么好办法。

  经商需要坦途,闽西物力充足,但山路难行,若是能修出一条。

  哪怕只是一条,便可让所有闽西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们富了,浙南的美酒,丝绸,茶叶,才会有人花大价钱来喝。

  要让钱流动起来。

  这段时间让你们九大世家没少破费,本王都记在心里。

  事肯定要办,难办也要办,必须要办!”

  方言立挠了挠脸,小心翼翼道。

  “要不,让闽西百姓来服徭役?”

  一双冷眸,看得方言立身子就是一抖,他赶忙找补道。

  “不白来,给银子,包吃,一月二两?”

  就二两,已经是方言立的极限,一旦答应,方家在路没修葺好前,都得勒紧裤子。

  若没好处,无法将银子赚回来,方家原地破产,甚至会欠下巨债。

  二十万民夫,每人二两,一月就是四十万两,再算上吃喝,每月至少八十万两开销。

  可修这条路,二十万远远不够。

  “老方啊,你也跟了本王挺久了。”

  老,老方?!

  方言立当即拱手道。

  “三两,每月三两,这条路至少要修七年啊!”

  算上石材,方言立感觉自己像是案板上的鸡仔。

  “不白让你们世家垫付银子,我也参与其中,以后闽西所有走此路的货物,皆给你们来做。

  待银子回本后,本王再让你们垄断三年。

  其利润之丰厚,你心中应该有数。”

  好大的饼啊,方言立真想立刻飞回浙南,跟几大世家与族人好好商量商量。

  “这,我,唉,行吧。”

  “好!本王没有看错人,九大世家还是属你方家最为忠心。”

  方言立都快哭了,七年到十年时间,他可能都不敢进酒楼吃饭。

  因为给云鸾王做事,每月的月钱若是发不下来,可是会死人的。

  就在这时,方言立灵光一闪,福至心灵。

  “嘿嘿,您谬赞老奴,既然应下,那咱们便快快开始吧。

  老奴都迫不及待了。”

  唐朝朝自然感觉到方言立的变化,也不知对方在搞什么小心思。

  但只要能让修路之事落实,不祸害百姓,她也懒得去管。

  “那明日本王便将消息传出去,你也早日回浙南与他们多聊聊。

  一月时间,本王要看到结果。”

  “没问题,老奴这就回去。”

  方言立上马点齐护卫便策马离开。

  心里则是乐开了花,闽西百姓啥好东西都没见过,这其中可有着巨大的操作空间。

  方言立都想好了,他不仅会发银子,还会发些浙南的特产。

  这人呐,一旦用上了好东西,除非没钱,不然便用不得差的。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修路赚银修路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家主您头顶的珠子不见了。”

  “啊?你混蛋,为什么现在才说。”

  “小的也是才发现。”

  唐朝朝坐在椅子上,手里捏着三颗圆润的南珠。

  这方言立如此爽快,肯定要耍小心思,先给他些教训,省的总没事顶着珠子乱转。

  财不露白,以前只有一颗,现在都戴上三颗,也不知收敛。

  “家主,咱们还找吗?”

  “上哪找去,可恶的王老头,上次就掉了一颗东珠,这次又掉了三颗南珠。

  还跟本家主保证绝不会掉,欺人太甚!

  回去非得给他一棒子,让他知道知道厉害!”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