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第四百七十九章 封功饮马!【月初求票】

第四百七十九章 封功饮马!【月初求票】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晨光初绽。

  曹操从帐内出来。

  外边已站满了等候的文武。

  郭嘉,荀攸,庞统等人,还有外出回来的赵云,关羽,张飞。

  只马超,庞德,麹义,魏延等将,在外追敌未归。

  高地下则全是草原部族的人,轲比能位于所有人最前列。

  这些草原部族,都是他带来观礼并宣誓效忠的。

  《左传》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历代王朝都将祭祀的重要性,排在军事活动之前。

  战争获胜后的祭祀,也是一次对天地宣封功勋的过程。

  众武将皆穿戎装,甲胄鲜明。

  文臣穿官衣,宽袍博带。

  气氛庄重。

  “陛下!”

  曹操一出来,众人齐声执礼。

  寅刚咽下去一块狼肉,抿着嘴角的血小跑过来,站在众文武最前边,表示自己才是曹老板的头号狗腿。

  这几日,它都在周边自己捕猎。

  曹操拍拍虎头,示意众人平身。

  前方有甲胄擦洗的锃亮的重骑,作为仪仗开路,启程赶往祭祀地点。

  其位置就选在附近地势最高,王帐以北的山上。

  曹操从王帐的高地上下来,上马往北侧行去。

  众文武随行左右。

  诸葛亮稍稍靠前。

  他负责接管草原诸事,趁机奏报道:

  “陛下,战后的物资清点,已经出来了。”

  “攻克鲜卑,占领其中央草场,除牛羊等畜牧外,马备资源最为丰沛,初步统计,可为我大魏装备十五万骑,而不会形成额外负担。”

  诸葛亮呈给曹操一本小册子。

  其上写满了各类战后缴获,牛羊,肉类和乳制品,牧草,多不可计。

  草原上的牧草,包括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百多种,是牲畜最好的食物来源,所以这里格外适合养马。

  曹操心下盘算。

  大魏拿回河西,西域以后,又得乌孙,大宛等马备资源天下闻名之地。

  如今再得到草原这座庞大的天然牧场,曹军足可装备出三十万骑兵。

  三十万骑兵,是什么概念?

  只有巅峰期的匈奴能一比。

  后世的铁木真,最鼎盛时也不足二十万骑兵。

  三十万骑,足可饮马万里,慑服天下。

  疆域大了,骑兵的机动性,远途作战能力,尤其重要。

  不过三十万骑的甲备消耗,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想真正组建出来,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曹操回头道:

  “子龙,得草原之后,我大魏北关,将延推至北海以北,真正的拓土万里。

  北关戍边统帅,由你来担当。”

  “朕过几日要归朝,这草原我们刚打下来,后续有些动荡难免。文有孔明,武有你来镇守,朕才能放心。”

  赵云催马上前,大声领命。

  “朕领大军来这草原,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人,如今攻守易形,非兵事而无以重威。”

  “子龙守边关,当谨记戍边之责。

  外族臣服,是因我大魏的武功,而非怀柔。想久治,首要立威,令其不敢反复。”

  一干人边走边谈,曹操做了些叮嘱,遂问道:

  “鲜卑人尊为神祇的阿伏于,还没有消息?”

  “抓俘后审讯过一些人,都说最后见到阿伏于是在我军来之前,往东去了。”

  “后来证实他是去招来了秃发部仅存的一支精锐,被子龙将军阻击,杀其将领,其余兵马被我军击溃,少部分往西逃窜,还在追缴中。”

  “阿伏于从那之后,不知所踪,再没露过面。”负责情报的贾诩说。

  阿伏于不见踪迹的原因,很简单。

  他必是看出一己之力,露面也是送死。

  鲜卑全族皆败,他一人已算不得大患。

  曹操估计,他要么就此觅地藏匿,再不出世。

  如果还想报复,则只剩下借助他人的力量一个途径,比如去贵霜。

  这时,众人来到王帐以北的山下。

  那山上设了祭坛。

  周边全是大魏精锐,足数万军在山上山下,执兵而立。

  曹操下马,在万众瞩目下,沿着石阶,直通山上。

  鲜卑,匈奴都信奉萨满,每年春秋两季皆有祭祀,就位于王帐北侧这座山上。

  这座山在草原被称为博格达山,是一座圣山。

  草原上的王,世代居于此,重大祭祀,多发生在这里。

  山势不高,曹操登阶来到山巅。

  战后大胜而设祭,也是为了祭奠为征战而死的魏军,对天宣魏军之功。

  曹操走到山上时,朝阳初升,天地沐浴在一片金黄之中。

  山上摆放着各类礼器,地面铺有兽皮。

  中间有一长案,放着献祭的一应用品,包括献祭的‘人’!

  军功武祭杀俘,是祭祀项目。

  祭坛后方,就压跪着近些时日,陆续擒获的一些鲜卑余孽,人人惶恐惊惧。

  举目望去,博格达山下,站满了其他来观礼的草原部族。

  “朕登基建国时,曾许宏愿,要征讨四方,打下大大的疆土,吞并四夷,扫平北部边患。”

  曹操在山巅瞩目山下的草原部族,缓缓抽出腰间佩剑,斜指山下:

  “朕亲自来,就是要问问,还有谁,想试我大魏的剑锋!”

  声音如潮,往山下冲去。

  张飞在后边低声对关羽道:

  “扫平四夷,谁敢试我剑锋!这话真是带劲!”

  关羽皱眉:“噤声!”

  山下,轲比能带头下跪:“魏帝亲征,威加海内。鲜卑已溃,余部皆慑服陛下神威,服于大魏兵锋,愿追随陛下,永无二志。”

  这个过程,大抵就是曹操打完了人家,问人被打服没有。

  草原诸部称臣。

  “大魏建国,延武三年,朕令兵北发,与鲜卑接战,胜,斩敌十万众。生擒鲜卑小王、相国、祭司,将领四百余。

  我大魏兵马,损一万七千四百三十二人。今告天地以正,我魏军英魂不熄……”

  曹操一板一眼的开始念祭词,内容有着严格的规定,时间,地点,战事双方等等。

  “今朕告天地敬知,封我魏军之功,禅于博格达山,饮马土拉河。

  自今起,草原八千里山河,尽归我大魏。

  朕待重定国境,告天地列祖共知……”

  老天爷也不给个面子,一点异象都没有……曹操扫了眼天空,暗自吐槽。

  老天爷没动静,朕自己来得了……曹操低喝道:“起!”

  他的嘴开过光,声音方落,风云乍现!

  苍穹上,异象如炽火流光!

  ……

  贵霜一直在严密注意鲜卑和大魏开战的过程。

  大月氏之主,波调多次传令边防,寻找机会,如魏军疏于防守,或抽调兵力往北去参战,贵霜会视情况而定,要不要再次出兵。

  其间贵霜有过数次小规模试探,都被魏军击退。

  大魏和鲜卑战,波调派出多队哨探,探查战况。

  战报一条条的送过来。

  鲜卑惨败,拓跋诘汾,大祭司,八大王部酋首,陆续被杀。

  此时,波调坐在王座上,又看了一遍这段时间搜集到的消息:

  “魏军在鲜卑王帐高地下,挖万人葬坑,屠鲜卑精锐,半月未曾停止。”

  “鲜卑八大王部以外,草原以百计的部落,经轲比能整合后投魏,成为魏之附庸。”

  “此役后,大魏将吞并草原的疆域,人口…”

  波调看到最后这一句,便感觉字迹刺眼,太阳穴突突直跳。

  大魏吞并草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魏的国力,马备,战略纵深,等等,都将暴增。

  波调首次生出一种挫败后的惊悸感。

  鲜卑就这么败了,且败的如此彻底……波调皱眉良久:

  “来人,拟本王谕,派一支使节携礼出使大魏,本王欲与魏皇修好。”

  侍从当即下去安排。

  波调从宫殿里出来,抬头往东北,万里外的草原方向眺望。

  ……

  曹操伫立山巅,伸手虚招。

  传国玺顿时升空,紫晕铺天,化出神州山河地脉的气象。

  昂——

  大地震动,隐然有龙吟声响起。

  这一幕似曾相识,早前曹操在昆仑山汲取地源之气。昆仑山的变化,便引起地脉动荡,气运沸腾,化出祖龙。

  山上山下的人,纷纷扭头往南向的天空看去。

  天上的云气,正汇流化出一颗巨大的龙头。

  在昆仑墟,曹操的帝王真龙,便是吸收了部分地源之气,才得以飞速进化。

  那之后,他的帝王真龙,和天地间最核心的一股气运,联系愈发紧密,同出一源。

  当曹操以帝王真龙,来推动诱发天象,立即便出现了和昆仑墟类似的变化。

  神州气运所聚,南向的苍穹上,一颗巨大的龙首,正张开龙口,似乎在吞纳草原气运。

  又或者说,将其气运覆盖延伸到了草原上。

  山下的一众草原部族,不由得惊呆了。

  曹操用祖龙给草原人加戏,纳土开疆万里的祭祀过程,真有天兆响应!

  且是如此惊人的气象!

  如果说此前的草原各部,是迫于武力而屈服,现在则是真有了想顺应‘天意’的打算。

  这就是祭祀在当下能起到的作用,相当于告诉世人,奉天承运,大魏统领草原是天意!

  草原上风起云涌,龙吟声激荡四方!

  曹操在山巅引燃了多卷简书,上边写的是大魏阵亡将士的名单。

  典韦,许褚,将一旁的鲜卑俘虏拉上来,以敌人首级,进行军祭,祭奠阵亡将士!

  一应祭祀结束,已临近中午。

  十月下旬,曹操启程南归。

  诸葛亮,庞统,赵云,轲比能等人皆来相送。

  天上飘着小雪。

  曹操在一应兵马护持下,渐渐远去。

  而此时,曹魏大捷,破鲜卑之战,经近月时间的传播,已在大魏传开。

  得知魏军大胜,就此将不再受北方牧族之扰,尤其是边关地区,民众奔走相告,喜极而泣。

  曹操在十一月中,靠近北关,天气已寒。

  却是见到北关外,黑压压的人群,来接他归魏。

  Ps:求票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