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第四百五十七章 文脉提升,神将王佐【求订阅】

第四百五十七章 文脉提升,神将王佐【求订阅】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曹操昨晚忙了一宿,历史级效果拉满,实测是一门无敌术。

  昨晚首次用,就纵横各方。

  连大道都被磨灭了。

  与曹操对垒的人,都深切的感觉到,把握不住他的底线。

  他晨起出去修行时,大小乔,邹圆,甄烟都在各自的寝殿里,被镇压未醒。

  前殿,书房。

  甄宓迈着轻快的步履,飘然而入。

  她穿着杏黄色的长裙,进屋便见到曹操,对她招了下手。

  “陛下。”

  甄宓来到曹老板身前,脚步起落间,与裙衫同色的小靴子,在裙摆下若隐若现。

  曹操拿出一卷奏本,让她抄录。

  甄宓接过去看了看,顿时轻啊了一声。

  手里的奏本,以黑红两色为封底,是一份婚聘诏书,赐婚甄氏女,甄宓入宫。

  甄宓明丽的眸子都映上一层红晕,娇艳欲滴。

  “帖子上有吉日,你看看钟意哪个。”

  甄宓轻嗯了一声。

  她只在书房待了半个时辰,便匆匆跑回自己的寝殿,拿着喜帖看了又看。

  曹操开始处理奏本。

  许攸昨晚和吴县尉的交谈内容,乃至吴县尉送来的自检信,都放在案头。

  毕竟邱县离邺城不过三十里。

  曹操瞄了眼,把吴县尉请罪的折子,放在一旁,转而批阅奏本。

  这两年大魏的粮食产能,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趋势。

  不管是小麦还是水稻,虽然当下的年代,很难做到亩产的爆发式提高。

  但可开垦的土地面积不少。

  随着天下归治,水利工程的完善,以邺城周边为例,这几年增加的可灌溉良田,近六分之一。

  黄河两岸的南北平原,可耕作面积,也在持续扩大。

  所以粮备能稳中有升。

  能吃饱,有余粮,老百姓才敢生孩子,人口就会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这在当下至关重要。

  曹操在一份戏志才送来的奏本上,看见了来自各地,非常详尽的粮食储备记录。

  大魏的粮食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

  也就是饿死的民众,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比例上。

  封建统治下的生产力,保证不饿死,或者说饿死的人很少,就能称一句治世太平,粮食丰盈。

  曹魏建国两年,能做到现在的地步,已颇为不易。

  看完戏志才的折子,曹操又拿起另一份奏本。

  其下方署名,居然是卢植。

  当年的卢植,在朝中任尚书,是曹操在洛阳的旧识,也是汉末旧臣。

  卢植在董卓掌控洛阳后,逃回老家,闭门不出。

  由于早年的交情,他和曹操有书信往来。

  但并未再出仕。

  还有类似的几个汉末重臣,同样的原因,没有从汉臣转投魏臣。

  不过他们并不反对大魏。

  卢植有时还和蔡邕有联系,结伴出游,看见地方上的一些问题,也会反应给曹操,有着给曹操上秘折的权力。

  他给曹操送来的折子,说的是士族问题。

  卢植出身的范阳卢氏,虽然还没有后世那么显赫,但也是高门大户。

  他这几年在家中闭门,就把士族的形成,壮大等原因,仔细梳理了一遍。

  汉末天下离乱,士族问题愈演愈烈,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教育资源。

  也就垄断了官吏的任免权。

  长时间下去,自然盘根错节。

  其群体越来越大,彼此串联,终于成为天下的祸乱根源之一。

  卢植认为,要大力推行教育,让更多人有认字,习字的机会,才能从根子上调整相关问题。

  更多人读书识字,就有了从普通人中选才的机会。

  撕开士族对教育,官吏任免的垄断。

  不然大魏还会重复汉末的问题,百年后,历史会重演。

  这其实是个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根本性问题。

  曹操和卢植的见解,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但想做出调整,却是个慢功夫。

  目前曹魏增加了从太学内部,选取人才,入仕为官的途径。

  从长远看,已在一定程度上,给寒门子弟,开辟出一条路径。

  太学内部,除了入仕之外的学子,会散布到地方,成为传播教育的中坚力量,以尽快在地方增设学舍,学宫。

  再到最后逐步铺开。

  曹操每天批阅奏本的过程,也是在看天下各方,各地的变化。

  当他从奏本中发现一些迹象,让他动了念头,需要实地看看,他就会外出。

  他的书房侧翼,殿宇连绵,是大魏文武理事的公衙。

  其中有一处偏殿,是贾诩处理各类谍报消息的地方。

  下午。

  贾文和出了房间,来到铜雀台宫比邻的一处院落。

  这里是曹魏密探的官衙。

  天下的消息,都在这里经过筛选。

  贾主任连进两处院落。

  沿途的人看见他,既不打招呼,也不会执礼。

  这是贾诩要求的,也是一种保护自身的手段。

  他走进一座殿宇,来到角落入座。

  屋内已经有几个曹魏的谍子,规规矩矩的坐在那。

  他们是来受训的。

  贾诩亲自来,则是为了蹭课。

  前不久,曹操说动了道尊入伙。

  以道尊的身手,不用来调教下曹魏麾下谍子,将校的武力,是浪费资源。

  道尊亲自给曹魏的谍子,整理了一部分武力修行的内容,偶尔会讲解下修行方法。

  很快,房间里的人,便听到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

  推送声音的就是道尊。

  他没露面,诉说讲述的却是一门叫阴魅术的修行,若配合对应的符咒,能让身上的衣袍,丝线,包括发丝都能用于攻敌,诡异难防。

  这门修行,本来就是曹魏谍子的修行内容之一。

  道尊在原有基础上,又添加删改了些内容。

  俄顷。

  道尊转而讲起受创后,让身体维持最低消耗,延续生机不灭,让生命力变得远超常人的手段。

  这门修行,关键时刻能救命,也是贾诩亲自来听的目的。

  他用小本本做了笔记,打算回去研究研究。

  铜雀台宫的其他殿宇内,荀彧,郭嘉,诸葛亮,荀攸等人,也都在各自忙碌。

  到下午申时。

  大部分官吏会散职回家,结束一天的任职。

  但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

  曹魏的核心圈,连同华佗,张仲景,郑玄等人,纷纷来到铜雀台主殿的云端阙,一处空中阁楼的顶层。

  曹操在这里宴请群臣。

  老板带众人偶尔聚餐,能拉近感情。

  除了主位的曹操,卞媚,白珂也跟着列席,陪坐左右。

  有舞姬在殿内的高台上,轻歌曼舞。

  吃的是火锅。

  手切羊肉,肥瘦相间,另有百叶,海鲜,配菜,蘑菇等等。

  主食是洒了芝麻的油饼,吃起来酥脆香甜。

  曹操吃第一个饼的时候,右手第一席的典韦,已把桌上的十二个酥饼席卷一空。

  楼台高阙,窗外似有白云奔流。

  日暮时分,天上飘下了净白的雪花。

  席间,蔡邕,郑玄,钟繇等人,兴致大发,牵头作赋。

  曹操也起了些兴致,打算显个圣:

  “朕也得词一首,说出来与众卿同乐。”

  一干人顿时正襟危坐,做好了捧哏的准备。

  连典韦也放下干饭的筷子,先听为敬。

  曹操起身来到窗畔,扶云外望,片刻间举杯轻吟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曹操自己的词,《短歌行》。

  此时的曹操,身为一国之主,过往十年,征战四方,生死之间,有悲有喜。

  而今天下归治,他依然有气吞万里,再壮山河的雄心。

  短歌行用在这里,恰好应景。

  这是一篇乐府词,意思是面对美酒,当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唯恐失去的时日太多,要抓紧时间,不敢有半点耽搁!

  眼前的歌舞升平,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方见壮阔。

  我曹操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齐聚,共治盛世。

  他亲自作赋,出口又是短歌行这等千古名篇。

  卞媚,白珂听后,皆是明眸闪阖,满腔的倾慕。

  郑玄动容道:“陛下此篇,乃绝赋也,满篇佳句,气魄尤雄。老臣听后,只觉浑身舒泰。”

  钟繇叫来笔墨,提笔疾书:“借陛下辞赋,臣祝我大魏永昌,陛下基业万世不拔。”

  其他人亦争相凑趣,执礼同贺。

  曹操牵了牵嘴角,面前却是浮现出词条的推送:

  【你文采斐然,以佳作传世,文脉天赋 0.5,94.5,你的洞悉能力提升】

  【你麾下文武汇聚,治世升平。封设五大神将,五大王佐良才,可助国运再增】

  神将良谋,这个倒是不难。

  神将虽然还没凑齐,但已经快了。

  五大良谋,现在就有,且还富裕。

  荀彧,荀攸,郭嘉,贾诩,诸葛亮,鲁肃,庞统,都能达到这一级数。

  夜色渐深。

  铜雀台灯火璀璨。

  宴席散了,曹操打算回内宅,内侍快步来到他身前:“陛下,东西准备好了。”

  Ps:求票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