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第四百零七章 投附交权,四方大定【求订阅】

第四百零七章 投附交权,四方大定【求订阅】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书房里,曹操在看战报。

  从三韩送回来的消息。

  魏军打入韩地后,鲁肃连日观察,最直观的感受是穷,小,奴性重。

  三韩起初口号喊得很响,不畏死战。

  曹军若敢犯韩,全民皆战。

  等真打起来,其国主被围困几日,为保命,就主动归降,根本没有不惜死战的气节。

  战败后,三韩之主给鲁肃投降表,说愿意服从大魏安排,吩咐。

  他们仍想继续在韩地掌权,承诺会有丰厚的朝贡。

  曹操正在看的就是三韩之主的降表。

  上边说他们愿奉大魏为主。

  韩人的种族荣辱感和反抗信念都不高,历朝历代如此。

  鲁肃献策说,可以对韩地进行奴役化统治,消除他们的传承,文字,统一其语言。

  三韩和倭国,有个屁的文字,不都是学我们的吗……曹操挑了挑嘴角。

  大多数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日新月异,科技,军事等等,无不如此。

  唯有人性,几千年都没什么变化和进步。

  后世的韩地,也是被人奴役化统治。

  奴性深刻在骨子里,千年前的汉时也一样。

  曹操看过降表,遂传讯鲁肃:“先杀韩人权贵,抵抗过我们的兵将,一个不留!”

  韩地的权贵阶层,降了也要死。

  等三韩尽入掌握,会集体斩首。

  之前鲁肃送去劝降书时不降,现在曹魏的兵马过去,再降,晚了。

  曹操对三韩战事,只略有关注,收回念头,便有亲军来报,大匠作禽滑忌求见。

  “大王,您看,这就是新做出来的讯珠。”

  匠作大宗禽滑忌,站在曹操面前,神色有些自豪,手里托着一颗滚圆的珠子。

  这是曹操从老龟那所得龟珠,通过鲁班书传下来的方法,制作成了一套新的讯珠。

  有了正确方法,仍用了这么久才做出来,是禽滑忌出于谨慎,先用普通珠子,反复尝试过上千次祭刻之法,才敢用龟珠。

  最终做出这套讯珠。

  家里那只老龟是个宝啊,看来要以国运融入其身,看能不能再结出一批龟珠……曹操暗想。

  新的讯珠和之前的两套类似,表面莹白圆润,内部有一股雾蒙蒙的气息。

  无数的工造纹符号,在其内闪烁,形成工造阵列。

  讯珠本身,质地坚硬,不易损坏。

  而一旦成珠,便可彼此感应。

  用首珠能控制其他珠子传讯,或停止传讯。

  这东西是重宝,用途太大了。

  曹操端详片刻,下令重赏禽滑忌。

  待其退去,曹操又招来贾诩,郭嘉,荀攸,商议后续益州,辽东诸事。

  这次打三韩的目的,为攻袭倭国做铺垫,只是一个原因。

  另一个目的,便是要震慑影响,乃至逐步控制扶余,也包括辽东。

  曹操要的大一统,是彻彻底底的铁腕统治,绝不允许地方有存在私心,想自主掌权的势力。

  比如辽东。

  辽东太守公孙度,是个野心勃勃的人。

  历史上的辽东,在曹魏的鼎盛时期,选择投附,但始终维持自制。

  公孙度对曹魏属于持远不服。

  他明面上归曹,暗地里等同一方之主,私下制作君王冠冕,仪仗比拟帝王。

  他交好扶余,对周边其他各方,则大力攻伐,是辽东的土皇帝。

  当然,在这方世界,他收敛了很多。

  曹魏的强大,让公孙度在曹操亲征乌桓的时候,就主动靠拢过来。

  后来又把长子公孙康,送到曹营,和曹昂,孙权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共处。

  不然曹操不会容他存续到现在。

  不过,眼下已到了将辽东彻底收回来的时候,而不是任公孙度继续把控,持观望态度。

  此番魏军跨海出击,八天攻克两韩,公孙度看后就该知道进退。

  他如果在曹操完成大一统,收回益州前,主动交出权柄,曹操会留其性命,调任其他区域。

  若没有主动交出辽东,还想自守,便是自寻死路!

  辽东。

  李坤的副将柳济,连日急赶,从三韩的战场上,回到了辽东郡的太守府。

  “太守,下臣来复命!”

  公孙度时年已五十多了,眼角的皱纹,比当年在乌桓见曹操时,愈发明显。

  他明亮逼人的眸子,瞩目柳济:

  “你从前线回来,大魏兵马,攻克两韩的战况,你知道多少,说给我听。”

  “详情下臣其实也不清楚。”

  柳济实话实说道:“因为打的太快了。”

  “扶余派去的将领乌木,也想观察大魏的用兵过程,但同样没能如愿。

  他以朝见大魏使节的名义,想和魏军一起行动,魏军那边同意了。

  但乌木从马韩以北,乘船往南,沿海路行进,路上就接连收到消息,韩军不断溃败。”

  “他用了几天时间,赶到地方,登岸后还没和魏军主力汇合,战事已结束了。

  三韩连战皆败,国主没有能守住魏军攻势的信心,出内城投降。”

  “这一战,让乌木对魏军的战力,惊为天兵。”

  “下臣与李将军,从北岸登陆韩地扎营,与韩军对峙。”“大魏只是用我们牵制韩地北线的兵马,为他们打突袭做辅助。”

  “照目前的速度,大概半月内,仅余的辰韩,也会被魏军击溃。”

  柳济脸上亦有惊佩之色。

  “魏军的作战能力,还在我们预料之上。”

  “据说魏军登陆三韩后,内部流传一种说法,就是三韩和大魏的小县城一样,根本不成规模,打起来很轻松。”

  公孙度抿了口茶,没吭声。

  “阿父,情况和我的判断差不多。”

  公孙康在中鲜卑被溃后,就被放回了辽东。

  他在大魏期间,并没遭到囚禁,主要是跟着曹昂混。

  柳济退下去后,公孙度问公孙康:

  “你在大魏数年,他们的兵马真有这么强?”

  公孙康道:“战前我就说最多半月,三韩必被攻克。您说不可能。”

  “开战后,固然是我们牵制了韩地的主要兵马,大魏突然从南部海上杀上来,打了韩军的不备。

  但就算没有我们的牵制,韩地也是要输的,最多能多守几日。”

  公孙度横了眼公孙康。

  儿子的见识,倒是不俗,一眼便看出魏军胜的轻松,和巧妙利用形势,用他们牵制韩军主力,从背后打奇袭有直接关系。

  “大魏聚兵时,儿曾亲见大王登台封将。”

  公孙康脸上浮现出回忆的神色:

  “大王亲封的曹魏十虎,这次一个也没去三韩。若他们去统兵,至多两三天便能奔袭打穿三韩。”

  公孙度皱了皱眉,感觉儿子完全被‘魏化’了,几年时间,被洗脑洗的很彻底。

  “依你看,当前形势,为父该如何?”

  公孙度对这个长子寄予厚望,真心想听听他的意见。

  “那儿就直说了。”

  公孙康道:“阿父,您降了吧。”

  公孙度低喝道:“混账,为父早宣誓对大王效忠,如何要再降?”

  公孙康:“父应该知道儿的意思,您彻底交出权力,听从大王安排,不要再把持辽东。”

  公孙度脸色微沉:

  “为父筹谋多年,置下辽东的基业,还不是为了你,为了我公孙氏。你轻言放弃,为父多年心血,置于何处?”

  “阿父,儿要说句不孝的话,您别生气。”

  “您在辽东多年,蛰于一隅,眼窝子浅了。您在这辽东的基业,儿有些看不上。”

  公孙度大怒:“你说什么?”

  公孙康往后退一步,怕老爹揍他,嘴上却是并未停止:

  “阿父您自比鲜卑如何?比当初鼎盛时的袁本初,如何?”

  “袁本初鼎盛时比您现在,不论是兵马,地盘,文武,都要强盛的多。

  而大魏当时比现在要弱小的多,照样以全胜之势,击溃了袁本初。

  等大王拿回益州,天下归一,必要攻略四方,扬我国威,那将是何等气概。”

  “以大王心性,绝不会容辽东继续自制。”

  “这些您不会看不出,您只是不甘心,还在犹豫。”

  “以前,您可以因为路远,偏安辽东。

  现在,大王的海船能奔袭三韩,来我辽东,也不过是几天的事。”

  公孙康:“阿父,子脩是大王长子。

  大王对子脩的培养看重,他将来大概是要继承大魏的。

  我多年跟随子脩,是他心腹,将来出任一方州府别驾问题不大。比您这辽东苦寒之地,权柄可大多了。

  儿是真没看上您这辽东,不是为了劝慰您。”

  艹……公孙度被儿子怼的有些无言应对。

  公孙康一点不给老爹面子:“您要不早点,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你住口。”

  公孙度心绪起伏。

  “阿父,子脩让我把扶余公主拐走,带去大魏,算是个人质。咱爷俩拿扶余当祭品,献祭给大魏,您看如何?”

  公孙度一口老血差点呛出来。

  他给扶余王氏和长子定下的婚事,是为了连纵合横,已有数年。

  当初将儿子送到曹魏,扶余驸马的身份,也算是多个护身符。

  相不到这小子此番回来,转头就要把媳妇家里献祭给曹魏。

  你可真是我的好大儿,曹魏的忠臣。

  公孙度没好气的审视儿子。

  ……

  魏军攻韩的战况,不出所料。

  孤立无援的辰韩,在马韩,弁韩相继被攻占后,于二月下旬,也选择了投降。

  三韩皆附。

  曹操收到消息后,传告魏军在韩地继续驻扎,清点资源,收拢战俘,迁移人口。

  二月末。

  公孙度上表说自己年级大了,想回汉土养老,让曹操另行委任辽东太守。

  这就是投效交权了。

  曹操欣然接受。

  让公孙度南归回来,对其全家都有封赏。

  至此时,大魏内部,南北东西四方,只剩益州,就可完成大统。

  曹操,乃至曹魏一干重臣的目光,皆落向益州。

  Ps:求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