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第三百九十六章 追北逐杀,白骨如山【求订阅】

第三百九十六章 追北逐杀,白骨如山【求订阅】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草原上,全是四散奔逃的鲜卑兵。

  这是游牧部族的习惯,溃败后,分散逃离。

  若魏军随之分成小股追逐,围堵能力就会下降,能保证更多人脱身,或许还有反击的力量。

  但这一次,魏军追的太紧了,死咬住鲜卑兵不放。

  主战场的战局已定。

  包括曹操都撸起袖子,亲自策马往北,全线压上来追逃。

  托和纳吉,是伊娄拖都麾下亲军之首,部落中有名的骁将。

  当大酋,副将,西鲜卑的步度根,相继被杀。

  托和纳吉就成了逃兵首领。

  他带领着鲜卑王帐亲军,往北奔逃。

  庆幸的是天色已暗下来,即将入夜。

  这对溃逃的一方,显然是有利的。

  托和纳吉给全军的命令是先往北,到三百里外的西鲜卑大营,再重新聚兵,定行止。

  刚才两军厮杀的战场,是前线。

  往北数百里,则是西鲜卑的祖地。

  留守营地的,还有不少兵马。

  托和纳吉想让人汇聚到西鲜卑大营,稳住形势。

  他率众北逃,入夜仍不敢休息。

  身后,始终能听到魏军的马蹄声,像催命符一样,紧追不放。

  队列后方的鲜卑兵,不时被追及射杀落马。

  队伍一点点减员。

  到次日,整晚只敢休整一个时辰,恢复马力的托和纳吉所部,减员近半,都是逃遁路上,被追及造成的伤亡。

  这种时候,溃势不断扩散,人人慌于逃命。

  谁跑不过汉军的马蹄,谁就得死。

  汉土往北,绵延数百里,尸体越来越多。

  逃遁一日夜后,托和纳吉与所部人马,接近了西鲜卑大营。

  当营地遥遥在望,已是再次入夜的时间。

  繁星满缀,皎月如水。

  托和纳吉的心,却是沉入了谷底。

  西鲜卑大营,火光熊熊。在夜色中,十数里外都能看见。

  西鲜卑大营被烧了?

  魏军先派了人来袭营?

  念头从脑海里掠过,托和纳吉等鲜卑兵,疲乏不堪中,相继浮现绝望的情绪。

  前线溃败,鲜卑兵马逃散,肯定都会往距离最近,最大的营地聚集,以期能稳住阵脚。

  西鲜卑大营被烧,意味着他们将失去重聚的机会。

  同时还失去了获得补给的机会。

  他们想北返逃回鲜卑腹地,这一路在曹军追逐下,将变得九死一生,生机渺茫。

  西鲜卑大营坐落在高地上,火光如同一只巨型火把。

  托和纳吉又听到了身后的蹄声,隐约还有汉军兴奋的呼喝。

  “汉军好狠的手段。我们走,从西北方向,绕路北返。”

  托和纳吉身畔的几个部众,默然点头。

  他们都明白托和纳吉的意思。

  魏军追的这么紧,显然是存了斩尽杀绝的用意,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溃逃的数万鲜卑兵,希望能尽快回归鲜卑腹地,必全力北逃。

  追兵自然也会沿路追赶。

  他们绕路,反而有可能避开魏军主力,求得一线生机。

  九月下旬。

  汉土往北千里的草原上,有一座大湖。

  托和纳吉连日溃逃后,率部来到了这里。

  这座大湖,是草原上有名的水源地。

  其位置已接近拓跋诘汾和伊娄拖都,两大王部的腹地。

  在刚过去的十余日里,鲜卑兵遭遇了史无前例的追杀。

  魏军咬住溃逃的鲜卑部众,从北关一路追过来。

  魏军甚至在汉土以北数百里,建了临时营地,输送物资,来保证供给,以完成长距离追逃。

  所谓伤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击败鲜卑不是目的。

  把他们放回去休整一段时间,战斗力恢复,还会再南下。

  唯独全力追逐,将其杀了才是重创。

  且曹操还有其他的军事目的,眼下还没暴露出来。

  他下令从河西,北关输送物资,北上建立临时营地,屯兵屯粮,作为中转,全力追杀鲜卑溃兵。

  曹操为什么要选在九月,推动大战?

  就是算准了时间,草原上还有一个半月,就要大寒。

  其他部落的兵马,不可能再大举南下,不然就要面临凛冬回撤,冻死冻伤的局面。

  这个时间,可以放心追逃,而不会有鲜卑大队来接应。

  此时,托和纳吉率部逃遁千里,来到水源地驻足。

  他们这伙人都暗自松了口气。

  逃到这个区域,汉军无论如何,也不会继续追了。

  否则便会有新的鲜卑大部兵马,可以形成接应。

  会挑起新的大战,在时间上,地理环境上,都对汉军大不利。

  托和纳吉率部过来时,湖畔已有不少鲜卑兵,皆是一路逃到这里的败军。

  能逃到这一区域,大多会短暂驻留,补充消耗,饮水。

  托和纳吉也想在这里整合兵马。

  继续往北,绕过大湖,就是拓跋诘汾,伊娄拖都出征前,将部落留守人员,整合在一起的大后方。

  女人,老人,孩童,在大湖另一端集体放牧,等待着他们征战归来。

  可惜这次南下,空前大败,许多鲜卑人,再也回不了家了。

  托和纳吉在这里等了一天,断断续续的又有百余人,过来聚集。

  算着时间,逃出来的鲜卑人,应该大都已来到了附近。

  然而湖畔聚集的全部鲜卑兵,尚不足万。

  魏军这一路上,杀了多少鲜卑人?

  托和纳吉询问一些鲜卑部众,才知道,他们沿路北逃,不但是后方有魏军在追。

  还有一支魏军,在前路截杀他们。

  “你是说,有汉军提前进入草原,在路上阻截我们北归?”

  托和纳吉心头一跳,立即想到了西鲜卑营地的大火。

  魏军有一支队伍,先烧了西鲜卑大营,让他们失去补给,和再次聚兵调整的机会。

  然后那支魏军,提前往北,进入草原,在路上阻截鲜卑逃兵。

  那么这里很可能也不安全。

  魏军既然提前进入了草原,活动区域或许比他们预料的要大得多。

  “我们继续北进,不能在这里等了。”

  托和纳吉起身,扫视湖畔周围,传讯召集周边的鲜卑部众,准备继续北返。

  而就在他们聚集人马,打算连夜北上的时候,天空出现了一团黑点。

  那是数千支箭矢。

  麹义的大弩士!

  提前深入草原的队伍,就是赵云,张辽,高顺,麹义所部,相互协作。

  制定战略计划的人是鲁肃。

  他当时观察赵云,张辽对拓跋诘汾的追逐交战后,便制定了新的战略。

  鲁肃的意思,继续追着拓跋诘汾打,很难扩大战果。

  应该反过来,放弃追逐,全军先一步行军北上。

  先北上的好处,是占据先机,提前切断对手的退路。

  张辽和赵云看了鲁肃的计划,用讯珠问曹操。

  曹操收到消息后,心忖鲁肃真是个鲁疯子。

  要知道他制定大纵深往北,截断鲜卑退路的战略时,曹军主力和伊娄拖都,还没分胜负。

  若魏军主力没能获胜,则提前深入,风险会很大,就成了孤军深入敌境。

  一旦伊娄拖都部回撤,可能对他们造成反围杀。

  且赵云等人奔袭作战,随军粮草不多,想深入敌后,就要靠抢沿途的鲜卑部落,来补充消耗。

  和当年的大汉骠骑霍去病深入草原一样,有一环算计失误,自己就要拉。

  但曹操略作盘桓,同意了鲁肃的献策。

  这是基于他对手下兵马战斗力的信心和对战局的预判。

  当时张辽,赵云得到曹操同意的回复后,明确分工。

  赵云先去袭西鲜卑大营,放火烧营。

  张辽则大纵深往北。

  他们没有继续追拓跋诘汾。

  拓跋诘汾虽大溃,但核心部众未散,追他就会北逃,很难把胜势扩大。

  率先往北,反过来打阻截,能扫击南下的鲜卑兵大部,比继续追逃拓跋诘汾,带来的战斗果实大多了。

  当交战结束,拓跋诘汾收兵,并不知道魏军已先一步北上。

  拓跋诘汾往北推进百里,便尝试联系伊娄拖都,想合兵求稳。

  当他得知伊娄拖都大溃,被杀,汉军已进入追逃阶段,战局再难挽回,先机尽失。

  这也是麹义的大弩士,能出现在湖畔,突然放箭,射袭托和纳吉等人的原因。

  鲜卑兵早成了惊弓之鸟,见到箭矢射袭,起身便跑。

  和麹义一起的高顺,旋即领军杀出来。

  当托和纳吉这支队伍,再次被击溃,成建制的鲜卑兵,已被杀绝了。

  十月初,大汉北关五百里,天气渐寒。

  一把大火在这里已烧了两天。

  烧的是鲜卑兵的尸体。

  把尸体聚集起来烧了,是因为死的人太多,若被鸟兽撕扯啃食,容易传播瘟疫。

  鸟兽追逐暖流迁徙,大概率会往南,先把大疫传到神州去,自己吃亏。

  所以曹操让人把尸体聚集起来,烧掉。

  鲜卑此役南下的中军,有八万部众。

  袭辽西的有两万余。

  这就是十万兵马,加上西鲜卑,其动用的兵员总数,大概十四万上下。

  至少有三分之二,在接战和追逃中被杀。

  这对鲜卑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败。

  数万鲜卑兵的尸体被烧,大火烧了数日。

  事后曹操让人把没烧干净的骨骸堆起来,又把一些将官的脑袋垛在白骨上,垒砌如山。

  据说连狼群都会远远的绕开这一区域,白骨累累,死气弥漫。

  十月份。

  曹操下令收兵,并开始推动他打这一战的第二个目的,也是主要目的。

  Ps:求票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