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乱世: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 五三五 合格就能做官

五三五 合格就能做官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听完陈墨的话后,陈修有些被绕晕了,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是哪里不对劲。

  反而被陈墨的这番忠心之言感动。

  虽然他现在确实说不出哪里不对劲,但陈墨的出发点是好的,有功于百姓,有功于社稷,更是大恩于天下士子。

  若是通过此次的科举,培养出一批忠于陛下,忠于国家的人才,大宋未必不能再兴。

  反观朝廷,虽是恢复科举,但却把考试的地点只定在洛南,那能吸引几个读书人参加

  “安国公英明,是下官想得过于狭隘了。”

  自从陈墨让陈修当了科举的总考官后,后者自然不再是白身了。

  “诶。”陈墨谦虚的对陈修抬了抬手,旋即说道:“得知朝廷下达恢复科举的旨意后,我就已经将命令下达了下去,想必最近两天下面各县的衙门就会收到,只要想参加科举的百姓,可自行去往青、虞、鳞、淮、江南、江东等合县的衙门投考,到时衙门经核验后,会向考生出具牒书,考生可持牒书,在八月份前往四州州城参加考试”

  “大善。”

  听完陈墨所言,陈修起身弯腰近90度对着陈墨拱了拱手。

  很快,关于科举的乡试会在青、虞、麟、淮等州城举办的消息,在天下传开,四州以及江东、江南的百姓,在衙门的官员亲自下乡传达的情况下,几乎是人尽皆知。

  四州、江东、江南各县城的城门口,都贴上了公告。

  公告上还说了,不仅仅只有青、虞、麟、淮四州还有江东、江南的百姓可以参加,其他各州的百姓也能参加,但需前往青、虞、麟、淮四州任意一州的衙门投考。

  投考不设要求,只要你是大宋的百姓,均可投考。

  且公告还说了,凡是乡试考试合格者,就算后面的会试没过,安国公都会奖励合格的考生一座宅院,两亩田地,并安排在四州任意一州落户,还可安排做官。

  公告的内容一经传开,天下震惊。

  要知道,以往乡试合格者,凭借着举人的身份,也能实现阶级的跃升。

  但朝廷只会给你一个举人的功名,像宅邸、田地只能靠自己买,或者县里想巴结、拉拢你的士族、富商送。

  至于做官,只有进士朝廷才会百分百安排做官,而举人的话,只有空缺,没有人去,朝廷才会安排举人去做,就这样,还得排队,且安排的都是些偏僻的地方。

  可是现在,只过乡试合格,就直接全有了。

  对读书人来说,参加科举不就是为了这些吗。

  丰州。

  自从淮王上次大败后,淮州的陈军虽然没有趁势讨伐丰州,但淮王已经失去了对丰州的掌握,尤其是淮王投靠了崇王后,丰州属于一个群龙无首的情况。

  淮王的一些投机者,见状纷纷前往丰州寻求商机,也有丰州的百姓,纷纷朝着淮州迁徙。

  这也使得丰州的百姓,能最先得知四州举办科举的事。

  胫县,马王村。

  春耕,一般是在立春过后开始,在三月上旬到四月。

  北方地区的春耕时间普遍在四月末和五月初。

  南方地区会偏早一些,大多是在二月下旬左右。

  可是随着大地的积雪消融后,马王村的村民,在二月中旬刚开始,便在田地里忙活了起来。

  林衷便是其中的一员。

  林衷出身寒门,祖上在太祖皇帝时期曾是五品京官,只是后代不给力,一代不如一代,使得家族逐渐没落。

  到了林衷父亲这一代,林家混得最好的,也就是在一个县城当主簿。

  偏偏林衷的父亲还是庶出,早早的就脱离了家族,后来因为大乱,林衷一家三口,逃到了林衷母亲的老家——马王村。

  马王村,顾名思义,就是村里只有马姓和王姓。

  所以林衷在马王村显得格格不入,偏偏他还自视清高。

  因为他是村里罕见的读书人,而且他虽是寒门的庶出,但门弟也要比村里的人更高,加之当时他还年轻,又是童生,对于大字不识一個的村里人,相处的时候,林衷总会不由的端起架子来。

  不过这种情况是发生在五年以前,现在他已经彻底的融入进来了。

  原因就是科举暂停,现实压弯了他的腰。

  林衷的父亲虽是庶出,但见识却比村里的人更多,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

  林衷的母亲马氏能嫁给林衷的父亲,也是一定的见地,所以二人根本不让林衷操心家里的人,让他专心读书,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林衷的身上。

  但随着科举暂停,这就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落在了林衷的头上,巨大的压力,村里人的嘲笑,让林衷不得不放弃了那“不切实际”的幻想,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来。

  这五年多的时间里,他娶了妻,就是同村的,还生了孩子。

  但他的内心深处,仍有一丝不甘与坚持,每到夜深人静,妻儿熟睡的时候,他都会从床底翻出书籍来看,这一习惯,他保持了五年多。

  “快晌午了,娘应该已经做好饭了,咱们回去吃饭,下午再来吧。”林衷的妻子王氏把脚从淤泥中扒出来,站在田埂上,擦了把额头上的汗,对林衷说道。

  林衷轻嗯了一声。

  就在这时。

  “姐夫,好消息,好消息。”王氏的弟弟从不远处一路跑过来,田埂的路不宽,让他摔倒了好几次,可每次他都兴奋的爬起来,继续跑。

  这一幕,也是引来了周围百姓的目光。

  “你慢点,别摔伤了。”王氏皱着眉头担心道。

  “什么好消息啊。”林衷刚上田埂,正在一旁的水渠里清洗脚上的淤泥,心里没把对方的话当回事。

  “天大的好消息,姐夫,科举恢复了。”王氏的弟弟可是听他姐说过,林衷每天晚上爬起来读书的事,定然是很在意这事的。

  “这事我早就听别人说了,要去洛南,太远了,没有盘缠,路上也不安全,我跟你姐说了,不去。”林衷头也不抬的说道。

  “姐夫,不是朝廷的科举,是安国公。”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