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快更新江湖!
但是智囊鲍文樾的提议对他来说也是种诱惑。
九一八所有的骂名为他承担后,他信了蒋志强的种种承诺。结果蒋志强的各种支援不作数,还调他们来这边剿共。张学良喜欢听戏,渐渐明白东北易帜的付出,以及结拜兄弟的情义终是个空。
一切不过是蒋志强在玩宋江剿方腊,消耗他力量而已。
最明显的另外一个证据是东北义勇已快三十万,蒋志强问了吗?
然后他的智囊就提出个想法,想以东北军西北军和共军联合组成西北治安委员会。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他有名义,东北军也有打回家乡的强烈意愿。西北军是地头蛇,共军也已百炼成钢尤其背后还有苏联。
要是西北治安委员会成立的话,中国就会形成蒋,张,日,三方鼎力的局面。蒋反而成了实力最不济的一方。而他却能成为中国最强势力的领袖。到时候无论怎样,挥师东进总能洗去不抵抗的骂名。
张学良因此心动。
但他想想还是在几日后赶去洛阳,因为10月29是蒋志强的生日。如今中原的古城洛阳算是东南西北中相对安定的一片角落。张学良想和蒋志强谈谈,他想做最后的努力,让蒋志强同意他东进。
杨虎城对大少爷天真的想法嗤之以鼻,不过谁都没张学良的资格重,他也只能目送他过去先。
两个所谓结义兄弟的见面具体情况没人知道。
张学良从洛阳回头只说了句,蒋志强要来。
来干嘛?继续剿匪,蒋志强实在受够了张学良的墨迹,你不打我来指挥得了。这天是36年的12月6号。
蒋志强的*先行抵达华清池。
随后蒋志强在此下榻。
张学良于第二日登山拜见后,下山便和杨虎城长吁短叹,说蒋志强这次铁了心的要把事情做成。估计是看我们做事不力,已决定换将剿共并亲自督军。
杨虎城…
沈醉的再次登门让韩秉青很不快,他不喜欢参合政治。
从他祖父宋嘉树开始发生在韩家的太多事情足以证明,搅进这些东西里面,再纯粹的玉也要染黑。但报信的咸鱼彪说沈醉很焦急的样子,说是出大事了。
日本人要动手了吗?韩秉青想想还是让他进来。
沈醉进门就道:“青哥,局座刚刚收到线报,西北军要作乱针对老头子,张学良说不定也参与其中,要乱。”
韩秉青闻言也一惊:“你说什么?”
沈醉拿出戴春风发给他的电报,说据悉张学良五月周**有多次秘密会晤,杨虎城等身边尽是共谍。现西北军动向难测,王以哲身边人听说杨虎城已下杀蒋令等。
拿着这份内容有些乱七八糟的电报韩秉青面色铁青。
戴春风的立场不论,他的能力是有的。电报里直接说透消息来源是王以哲身边。这等于是公开了间谍身份,要让情报机关做这种莽撞事情足以说明事态的严重。
“消息确定是在昨日晚上,也就是10号凌晨。老头子要在今晚举行晚宴,招待杨虎城等人,同时下达调将计划,让中央军剿匪。”
“那怎么安顿西北军和东北军呢?”
沈醉没说话,韩秉青叹道:“你什么意思?”“青哥,这些都是局座请我转告您的,他说也许事情已经发生了,但张学良这个人有仁义,有他在老头子或者没有生命危险。只要老头子没死,那就还可操作。要是老头子死了。那没得说,天下共击之而已
”
“你一口气说完。”韩秉青道。
“是。”沈醉如实讲道:“戴局判断此事一旦发生,无论老头子有无生命危险,何应钦等必定要借机夺权。但两方开战后,日人必定也借机生事,国家…”
“他说的没错。我也不会坐看我小姨成寡妇。”韩秉青听的时候已经在分析,他是走出国门了解大势的人,国内慌乱成一团,尤其蒋系最为顾虑的苏联在他看来却不是问题。
他顾不上和沈醉解释,直接对身边的嘉欣道:“请下虎叔。”嘉欣都没动小七已经跑了出去,陈虎这些日就在香港混着,用他的话说,你们上面喜欢李德鹏,无视我资历功劳不把我当回事。现在惹翻韩家又觉得我可用的了,呵呵,咱出来混的要脸,是人不是狗,不
好意思,老子没空帮那狗头收拾烂摊子。老子的面皮和人情也不是为你们这些刻薄货准备的。
韩秉青理解他,甚至觉得陈虎干脆借机远离政治为好,抗日,哪里不能做贡献?陈虎很快抵达,听完此事第一反应是:“完了,阿青,苏联人要出兵的。”
“好。”韩秉青问:“苏联人会认为现在的共产党能主持整个中国的事务并对抗的住日本人吗?”
“…不能。”
“欧洲事务他们还忙不过来呢,苏联是不会两头开战的。对他们来说中国如果能拖死日本那是最好,既然你都能知道现在的共产党没有能力完成这些任务,那么他们会盲目行动刺激亚洲敌人吗?”
“那你的意思?”
“虎叔,这件事不是小事,我需要你帮助联系那些人。”
“怎讲?”
“最近不要生事,不然来一个我杀一个。另外我会致电我父亲,请你联名将情况说清,由他决定。”
“好好好,有他出面最好。”
“嘉欣,你即刻电报南京,并电报已回上海的月生哥,将这些消息立即放出去。”
陈虎听的点头,然后有些懵:“就这些?”
“难道还要提兵去打?除非蒋志强死了,要是没死,谁跳着要出兵打谁才有问题,这件事不是打来的是谈才可以解决的,我所做不过是传播消息。至于社会反应等,自然有戴春风去做。”
说完韩秉青看着沈醉:“春风兄就这么个目的吧?”沈醉很实在:“局座就是想您联络韩爷在美国开声。另外希望您威压两广和保持香港的安宁。这个时候乱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