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光宗耀明> 第85章、大发内帑,大收人心

第85章、大发内帑,大收人心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乾清门那边,沈一贯站起来之后,回到了孔尚贤身后。

  这个“请恩”的功劳,申时行和王锡爵又“让”给了他。

  然而这是好事吗?显得他沈一贯在皇帝心里的分量还是很重。

  如此一来,随后的风波之中,就会有更多人求到他沈一贯头上,出面“求个公道”。

  而后则是吏部尚书出班奏请圣裁:这年终勤职银该如何落实?

  都是昨天就商量好的事,朱常洛自然对答如流、圣裁方略。

  “天下文官,上至正一品,下至不入流,皆以此次考功为准,实职在任者有,虚衔寄禄者无,兼领职差者半。依品级不同……”

  这下在京诸官都听明白了。

  能拿到多少银子,还要看这次举国范围内的考功结果。

  此前只是针对仅需要吏部部推的那些品级,现在虽然加上了三品以上,但这些人都只是定额百两,算是皇帝给重臣们的一次赏赐罢了。

  “……旨意急递各省直,过年之前就照考功最下等之标准先发至各官。考功加紧,至明年四月前一同汇到吏部,考绩中上者再补发其余银两。并明年殿试后新科进士授职,一次把两京及地方缺员都补齐。”

  “陛下圣明!”

  从现在开始,有了很明确的时间点。

  这一次的考功时间和人事冻结时间有点长,但这也没办法,可以补的缺位实在太多,又叠加了新科进士授职。

  但毫无疑问,皇帝愿意从内帑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银子,还只是专门补给天下如今在职的文官,足以证明皇帝对这一次调整的重视。

  说是奠定新朝的施政班子也不为过。

  这个过程里必然还有其他重臣的调整。

  而后又是户部尚书陈蕖出班了,所奏之事是:“启禀陛下:自五月至今,先是延庆公主丧仪,而后数次郊祀,而后册立、登基,大典连连。国库银两,支礼部颇多。而今在京诸官今年俸银……”

  说到后面,低品朝参官不免看着陈蕖年迈的背影:这不好吧?皇帝刚说了拿出那么多银子发,你又说其实今年本应发的俸银都没法全发了?

  但大司农是個好大司农,为大家今年的工资着想。

  “……太仓京师岁出,勋贵、文官、武臣、巡捕、锦衣卫、军匠、班军……”陈蕖一项项地说着,“今年该银总计九十一万六千余两,太仓库尚短缺三成有奇,其中还有该移内帑之二十万两买办费……”

  朱常洛听着这些话,看了看田义。

  这件事不在此前所选择的几件事里,那么就是陈蕖临时当面呈奏了。

  太仓库的京师的现金支出,除了本应由漕粮供应的在京文臣和京营将卒花费,竟然又包括了本应由皇帝金花银负担的在京武臣及锦衣卫等俸禄。

  朱常洛之前还真没把账翻得这么细致。

  现在众目睽睽之下,难道他要问一句这买办费是什么?

  好在陈蕖说完看了看皇帝暂时没反应,又补了一句:“万历六年三月,太上皇帝降旨,令户部每季加银五万两,以资买办孝奉两宫圣母。实则在京武臣俸银有缺,属户部太仓库暂借支。然此后便成定例。臣斗胆叩请陛下圣断,废此买办费,则太仓库账目更明晰。臣也能与工部商议一二,军匠折银先由借支,则今年该支俸银可以勉力支应。”

  现在朱常洛听明白了。

  如果是万历六年的话……他那老爹还过着穷日子,朝政由张居正在主持。

  那个时间节点,好像正是万历刚刚大婚。

  大明有两个太后在,又多了新皇后、妃嫔及一干国戚。

  赏赐都是内帑花钱,密集花钱之后,本应由皇帝内帑发工资收拢人心的在京武臣却拿不出钱来给俸银了。

  于是就以孝顺两宫太后的名义从太仓库借支。

  但此后竟成了定例吗?后来还是每年都有金花银入账……

  也不奇怪,毕竟李太后和朱翊钧都好财。

  而文臣们说不定也想一直拿捏着这一点,进一步扩大对武官的控制力。

  想明白了这一点,朱常洛倒是理解陈蕖顶着压力提出这一点的用意了。

  昨天他在养心殿被问得战战兢兢,现在表面上是在为户部说话、废止一项不该有的支出,实际上则是提醒皇帝:想收拢军心,在京武臣的工资还是您自个从内帑里名正言顺地发吧!

  朱常洛很感叹地看着陈蕖:真会啊。

  对上,满足了皇帝想要收军心的想法。

  对下,太仓库省下一大笔,在京文臣今年不会欠俸了。

  至于皇帝对在京武臣的施恩?开什么玩笑,勋臣和京营武官基本都是铁废物,翻不起什么浪。

  “……既是如此,便从大司农所请。自明年起,这买办费就停了吧。其余缺额,也无需与太仆寺商议。朕自内帑再借支太仓库十万两便是。”

  “陛下圣明!”

  当着众臣的面,陈蕖相当于实打实从内帑里抠出了三十万两!

  再加上数额还不能确定的年终勤职银,新君登基之初,这回就拿出了百万两用来收文武群臣之心。

  朱常洛看着跃跃欲试的其他人,心里笑了笑。

  估计都等着看内帑花完了现在这些存银、又没有了矿监税使等其他进项之后的日子。

  他们还不知道昌明号的存在。

  朱翊钧只听得到那边时不时的“陛下圣明”,声音里都是由衷喜悦。

  他不知道这次又是因为儿子“败家”,继续自掏腰包。

  不然不知道垂死病中怒坐起。

  事实上他很快就知道了,因为李太后安排了几个太监,在乾清门内听着,然后接力传话过来。

  她既然来了,自然是想看个仔细具体。

  心里已经信了那孙儿之能耐,可毕竟是群臣毕至。

  如果有什么特殊的局面让孙儿难以应对,她免不了要出些力帮帮他。

  无事,便让儿子知道他儿子已经应对自如;

  有事,便让儿子知道自己只会一力扶助在位的皇帝。

  但现在她有点后悔了:孙儿怎么一直在撒钱?

  她是心疼的,她知道儿子会更心疼。

  别气得他再病重了……

  朱翊钧听到了太监向母亲嘀咕的话,确实气得不行。

  但坐不起来,张不开嘴。

  撒钱能撒出个圣天子?

  你有本事一直撒下去!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