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功高震主要杀我,我走了你后悔啥> 第200章 各方关注,齐国各郡县的站队

第200章 各方关注,齐国各郡县的站队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谁都没有想到,

  几年前,

  还是如日中天的齐国,九州大陆之中,国力最强的齐国,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衰败到这种程度。

  当初韩子安被迫离开的时候,

  也曾有不少人认为,

  齐国会因此遭到反噬。

  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反噬会来的这么快。

  这才几年的光景,

  韩子安已经带兵堵在临淄城的门口了。

  作为齐楚之战的延续,

  如今,

  几乎全天下的目光,

  都汇集在临淄城这边。

  一方是集七国之力,聚众百万,拥有着史无前例的庞大规模军队。

  另一方是军神在世,创造出无数神话,犹如璀璨耀眼的太阳让古今所有将领都显得黯然失色的人。

  可以说,

  这次会战的规模,

  绝对是史无前例,

  无论谁胜谁负,必将永载史册的地步。

  甚至于,

  这一战也将决定这天下的最终归属。

  究竟是楚国完成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皇朝,

  亦或者是韩子安功亏一篑,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无论是从战役的规模,还是对九州天下的格局影响,如今都成为了天下百姓讨论的话题重点。

  ......

  临淄城中。

  相较于往日繁华的城池、街道,

  如今现在的萧条许多。

  很多店铺紧闭门窗,没有营业。

  热闹非凡的集市更是零零散散,看不见多少人影。

  有些人的脸上更是忧心忡忡,时不时的看向城外的方向,都要长叹一口气。

  纵然是热闹非凡的烟花酒巷之地,现在也显的有些萧条。

  整个临淄城,

  都仿佛被乌云笼罩了一般,

  低沉、压抑的气息萦绕在每个人的身上。

  路上、城楼上,

  那些身穿其他国家军装的将士,更是给这层乌云,笼罩了一层黑雾。

  一间茶楼内,

  以前,

  每到中午的时候,

  都有无数百姓聚集在这里,听说书人讲述《武功尽失你退婚,我无敌你悔啥》的故事。

  可是到了现在,

  整个茶楼冷冷清清,

  只有一桌客人坐在窗边的位置上,一边喝着茶,一边唉声叹气的谈论战事。

  “这几年真是倒霉透了,这才几年的光景,临淄三天两头的遭遇外敌,现在可倒好,整个城池都被楚军包围,我那商会的货物是一件都用不出去,这次可是给我赔惨了。”

  “好不容易才过了十年的和平光景,没想到这才几年功夫,齐国就已经衰败成这副模样了。”

  “你们叹气也是叹的亏钱,我特么家里三个儿子去从军,一个都没回来,我特么是造了什么孽啊!”

  “别人都是家中兄弟几个,才有一个去从军,你咋的还一口气全送进去了?真不怕全死了之后,老了没人养老啊?”

  “我当初哪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博昌的孙一博你们认识不?当年韩王途径博昌,在那里招兵买马,他就把儿子都送到军中,结果没几年的功夫,他们家直接封侯了,我当时寻思也送进军队,哪成想等我儿子参军的时候,齐军直接完犊子。”

  “你是不是缺心眼?韩王在的时候,那军功自然是随便就有,齐军百战百胜也不会有多少战损,现在的齐国是什么?楚国的玩具罢了!”

  “你这就没道理,当初韩王被扣上谋反罪名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啊,当初你还说韩王背信弃义,狼心狗肺,如果没有齐国他什么都不是,怎么到现在就变味了?”

  “咳咳......当时我也是受到了朝廷的蒙骗,谁知道皇帝是这种货色啊。”

  “现在说那么多也没用了,现在临淄城被团团包围,我们想出城都做不到,话说你们感觉这场仗最后谁会赢?”

  “那还能是谁,我挺韩王。”

  “也不一定吧,别忘了城里可以有百万大军。”

  “人多有什么用?打仗要是人多就能赢,那就不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了。”

  “主要是韩王他打的逆风局还少么,区区百万洒洒水了,估计这临淄城马上就姓楚了。”

  “......”

  跟这桌人一样,

  城中百姓,

  聚集在一块闲聊的时候,

  话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此战的最终胜负。

  哪怕这些人,

  来自于天南海北,

  甚至距离齐国千里之外,

  但依旧十分关注着这场战事的胜负。

  只不过,

  与之息息相关的齐国百姓,

  就感觉十分唏嘘了。

  从一开始的积贫积弱,百姓民不聊生,到战乱四起齐国濒临崩塌,在到重振山河,与绝境中崛起威服四海、睥睨天下,在到后面的割地赔款,现在又被堵在家门口,全靠盟军的帮助才吊着最后一口气。

  从最初的低估,到巅峰待了几年的时间,又最终回到低谷。

  这一切,

  齐国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尤其是巅峰时期,

  战无不胜的齐军更是给人一种,齐国要一统天下的错觉,让齐国百姓下意识的认为,齐军只要出征就会胜利,甚至忘记了战败两个字怎么写。

  但现在,

  现实给了这些人一巴掌。

  将他们打回到残酷的现实中。

  齐国的强盛,

  犹如昙花一现般,耀眼又短暂。

  尤其是齐国南部的许多郡县,如今都已经插上了楚国的军旗,这让城中的百姓都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

  自己怎么莫名其妙,就变成楚国人了......

  ......

  昌卢县,

  位于临淄城以南两百里的位置。

  也是此番楚军北伐时,

  中间路过的一座县城。

  毕竟是坐落在齐国的平原之上,

  昌卢县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当地的人口数量,亦或者经济,放眼九州在无数县城中,都是能名列前茅的存在。

  李家,

  便是当地的大户之一。

  经营着鱼、盐生意,

  家财万贯,

  在朝中有不少的人脉。

  此时,

  李家府邸的正堂中,

  一名青年脸色难看的说道:“父亲,楚国那边已经派遣官员,开始进行交接了,而且看现在齐国这半死不活的样子,估计是等不来什么援军了,不如我们举家逃离吧!”

  家主李正军不咸不淡的看了儿子一眼,

  “逃?”

  “我们李家的根基在这,你想逃到哪去?”

  青年指着西边的方向:“魏国,或者赵国也可以,总之怎么滴也比被纳入楚国强吧?”

  “楚国可是要求士绅缴税的,这不是等于要了我们的命吗?”

  "而且......他们攻打临淄,居然还要让我们出粮,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父亲我们如果现在不跑,等楚国的官员到了,我们就没机会了。"

  李正军缓缓放下茶杯,

  长叹了一口气,

  默默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无奈摇了摇头:“没用的。”

  “就算逃到了赵国、魏国又如何......”

  “难不成,你真以为逃到那里就安全了?”

  青年身形一愣,

  不解的问道:“父亲,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长军仿佛是接受了现实一般,脸色充满了无奈:“只要他还活着,这天下早晚都是他的。”

  “你不会真觉得,他拿下齐国后就会收手吧?”

  “你爹我是亲眼看着,齐国在他手中,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他的野心是整个天下,九州虽大可我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这一次我们可以逃到魏国,可若是魏国也被吞并了呢,我们再逃到晋国?”

  一开始,

  青年明显没转过弯来,

  愣了好半天,

  这才呆愣的问道:“父亲,你说的他该不会是.......韩子安吧?”

  李正军没好气道:“那不然呢?”

  “我倒是也能看出来他有野心,可这世上谁没有野心呢?这天下这么大,就凭他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统一的吧?古往今来那么多的名臣能将,都没有人能做到,他凭什么......”

  对于这件事,

  青年明显保持怀疑态度。

  只是,

  见证过齐国盛世繁华的李正军,继续道:“凡事都有第一次!”

  “为父在十几年前,也不相信齐国能够存活,但现实却狠狠的教育了我一颗。”

  “举家搬迁的事情就不要提了,至于粮草......”

  李正军思索片刻,开口道:“从家族的粮库中,取出七成运往临淄。”

  青年大叫一声:“父亲,你疯了?!”

  “七成?!”

  “如今齐国战火纷飞,粮价高涨,我们怎么能送给楚军这么多粮食?”

  “我们随便意思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出这么多!”

  李正军冷喝道:“混账东西,真是目光短浅!”

  “为父这么做,都是为了给你铺路!”

  “雪中送炭的道理你都不懂吗?这天下早晚都是楚国的天下,我们越是尽早战队,就越能获得更大的好处。”

  青年还想开口反驳,

  可是看到李正军凶恶的目光后,

  还是选择闭上了嘴。

  其实,

  像这样的一幕,

  在齐国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有些地区,是已经被楚军占领的地方。

  有些地区,目前依旧处在齐国的统治之中,可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选择站队楚国。

  当然了,

  有正就有反,

  即便在这样的局面下,

  还有不少仍旧忠于齐国的人,不但拒绝配合楚军,反而还向齐军运送物资。

  ......

  (三千字大章,这样两章就是六千字了。)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