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大唐天将军> 第二百零九章 四镇节度,控地万里,劲兵重镇,皆在一身

第二百零九章 四镇节度,控地万里,劲兵重镇,皆在一身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李将军对国家的忠诚,朕早已知晓,诸卿有目共睹。”

  李隆基让李瑄平身。

  他还有重任要交给李瑄。

  因为他要让李瑄全心全力,为他打赢这一次唐蕃大战。

  在开元二十九年的时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率四十万大军压境,浩浩荡荡。

  一路入宁塞军,在攻积石军城不下后,转攻达化城,屠城中军民。

  一路入赤岭东山口,攻破石堡城!

  一路通过湟水,入安人军一带。

  当时,河陇瑟瑟发抖,由于河陇节度使盖嘉运沉迷酒色,醉倒在温柔乡中,致使河陇无调度,所有军城、守捉,自闭防守。

  许多百姓被吐蕃大军掠走。

  李隆基认为这是他的耻辱。

  当时只有一名连军使都不算的骑将,击退一部分吐蕃先锋。

  盖嘉运为遮蔽罪过,上奏一名那个叫臧希液的骑将,率五千士兵大破四十万吐蕃大军。

  但这种话,李隆基根本不信。

  因为吐蕃兵分数路,在唐境如入无人之地。五千士兵大破四十万,要辗转千里,在安人军,青海,赤岭,过黄河,宁塞郡,与不同的吐蕃军队进行飞一样的大战。显得河陇其他军队和废物一样。

  那样还会丢下石堡城吗?

  事实上,吐蕃四十万大军耀武扬威后,带着战利品从容不迫地退回九曲、青海,以石堡城为支点,建立屏障。

  开元二十九年的战斗,其实是李隆基的遗憾,失去击破吐蕃主力的好机会。

  现实力大减的吐蕃,再次顷国而来,李隆基不想再错过。

  “诸卿,王忠嗣去朔方、河东节度、支度、采访、营田大使后,谁可以担任这样的职务?”

  李隆基步入正题,向诸位大臣问道。

  “启奏陛下,臣认为两镇副使可以就任?”

  一名大臣出列向李隆基禀建议道。

  “看副使的资历,有领一军的才能,而非元帅之器。”

  李隆基当即否掉。

  其实河东副使韩休琳兼任兵马使,是为储帅,有儒将的风度,但李隆基不想用他。

  “启奏陛下,振武军使郭子仪状元及第出身,在边塞屡立功勋。”

  又一名大臣举荐。

  “立的都是小功勋,还检测不出有无这样的统帅能力。”

  李隆基对郭子仪不熟悉,说明郭子仪立下的都是一般功勋。

  “启奏陛下,河东兵马使李光弼富有韬略,能整训士卒,有王忠嗣的才干。”

  一名大臣试着说一句。

  “李光弼没经过几次战斗,不能服众。”

  他听说李光弼是王忠嗣一手提拔的亲信,只这一点他就不会考虑。

  “启奏陛下,安北副都护,朔方节度判官李暐在边境十几年,可有领一使的能力。”

  “李暐没有独自领兵的经验,还要历练一下。”

  李隆基回答。

  “启奏陛下,兵部员外郎、兵役使陈回光有主将的经验,可以外出为帅。”

  “陈将军可为朔方副使,还要再领一些战功为大使。”

  大臣们为了表现自己,让边将承恩,七嘴八舌地举荐大将。

  甚至连李瑄麾下的高秀岩、安思顺、王难得都被作为边帅候选人,李隆基以吐蕃事重拒绝。

  连十二卫大将军都有推荐,皆被李隆基一一否决。

  这样大臣们也没办法了。

  朝中也没有人有资格,文官想为将,先要去边疆,不可能一上去就任节度使。

  除非宰相亲自兼任节度使,和开元后期一样,李林甫亲自兼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

  “左相,你有没有良才推荐?”

  李隆基问裴宽。

  “回陛下,先前臣考虑的大将,都不合陛下心意,所以心中已无人选。”

  裴宽起身回答。

  他十分好奇,一连二十几个人都被李隆基毫不犹豫地拒绝,李隆基到底心怡什么样的人?

  “右相呢?”

  李隆基又问李林甫。

  “回陛下,朔方、河东的骑兵,将至河湟一带与蕃贼战斗。为方便李将军指挥,臣建议让李将军兼任河东、朔方节度、支度、营田、采访大使!”

  李林甫起身拱手。

  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在叹气。

  李隆基一口气将大唐有资历任节度使的人都回绝了。

  这明摆着让李瑄兼任吗?

  起初,李林甫还不敢相信。

  看李隆基每回绝一次,就将目光停留在李瑄座位的方向,且每次回绝干脆利落。

  再加上李隆基说话时面带笑容,心中明显有人选。

  天下名将是数量的,能担任节度使,光战功、勇猛不够,还得有资历、智谋。

  李隆基接连否则,问到宰相的时候已经没有人选了。

  不可能随便拉一个都督,去任节度使。

  他揣摩圣意,觉得有九成概率,李隆基要让李瑄兼领河东、朔方两镇!

  李林甫知道李瑄不会领他情,但为迎合上意,弥补之前的过失,他只能无比难受地举荐李瑄。

  “右相言之有理!朕认为李将军的统帅能力,可再携带两方帅印,诸卿有无反对的?”

  李隆基见李林甫能举荐李瑄,觉得李林甫还是有能力和远见的。

  两人的默契感仿佛又回到从前。

  皇帝与首席宰相一唱一和,让整个朝堂惊呆。

  他们没听错吧?

  不仅是被李瑄整惨的李林甫举荐李瑄兼河朔两镇,李隆基还直接同意了。

  难道圣人忘了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加起来一共多少兵马吗?

  陇右收复九曲后,经过一次扩军。

  现四镇兵马,加起来二十八万。占据十大节镇的一半还多。

  如果再兼任朔方、河东押蕃使,令诸羁胡州、胡部,洮阳郡的吐谷浑部,控制的兵马,最少再多五万以上。

  圣人会不清楚吗?

  有的大臣甚至有一种害怕的感觉,如果李瑄拥兵自重,天下有倾覆的风险。

  不过他们觉得李瑄一片赤诚,诗如其人,应该是忠肝义胆的大唐英雄!

  如果真被李瑄节制河朔,李瑄控制范围内的豪强要遭大罪了。

  也与朝廷有些大臣的利益不对。

  但李瑄就在朝堂上,他们哪敢去捋李瑄的虎须。

  遂大臣们将目光投向裴宽。

  因为是李林甫提出的让李瑄节制河朔,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不可能劝阻。

  能说上话的,只有裴宽。

  其他如陈希烈、皇甫惟明这样的尚书,多半都会默许。

  至于那些被李林甫“立杖马”的谏官,也不会找李瑄不自在。

  “启奏陛下,李将军的统兵、谋略与勇猛,纵卫霍合力亦有不及。李将军胜战,损失多不及敌人十一。有此国士,国家的北方和西面,必定稳如泰山。臣附议右相的建议!”

  裴宽作为宰相,出列向李隆基说道。

  他终于明白李林甫为何会举荐死敌李瑄,因为他揣摩透圣人的心思。

  这条猜测很大胆,因为大唐自开国以来,从未有将领统领过如此多的兵马。

  唐初的行军大总管是一种临时的军事职务,战时任命大臣出征,战斗过后罢免,兵士归各折冲府。

  现在的军镇则是募兵,士兵都是常备军,由于节度使兼任支度使,使士兵极为依赖节度使。

  而且节度使很容易蒙蔽士兵,将天听阻拦在节镇之外,哪怕是假传圣旨,麾下的将士也无法辨清。

  在这种情况下,圣人让李瑄掌握四個节镇,裴宽未预料到。

  此时,裴宽感叹自己不如李林甫。

  他也没有理由反驳忤逆圣人,毕竟他能当宰相,李瑄功不可没。

  裴宽的话一出,意味着朝堂上再也无人能阻拦李瑄任河东、朔方节度使。

  那些五品、四品官吏,一言不发地默认。

  “左相之言,甚合朕意。兵部尚书怎么看待?”

  李隆基点头,两个宰相一致同意,终于让他心顺下来。

  他还想问一下曾经当过节度使的皇甫惟明。

  “河东、朔方刚失去王忠嗣,必须由李将军这样的强将坐镇,李将军曾在朔方任丰安军使、都知兵马使,与将士熟识,使李将军兼河东、朔方节度使,是完美的决策。”

  皇甫惟明哪敢拒绝啊!

  他现在害怕李隆基记起来他曾和李亨是朋友,一直如履薄冰。

  自好友韦坚被贬岭南为别驾后,皇甫惟明才发现朝堂上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一个个太阴险了,不如他当节度使时自由自在。

  皇甫惟明更能感受到李瑄的智慧,很早之前,李瑄就劝告过他和韦坚,但他们没有重视。

  李瑄、李适之和韦坚决裂时,皇甫惟明还很生气,但很快韦坚落马,他知道这是李瑄当断得断,韦坚根本斗不过李林甫。

  “啪啪!”

  “既然如此,李将军听封吧!”

  李隆基拍了拍手掌,召李瑄出班。

  兵部尚书也同意,群臣更不敢说一个不字。

  当初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不够宰相之才,被李隆基当场下令杖毙。

  现在李隆基正在兴头上,没有大臣会给自己找不痛快。

  此时,李瑄再次起身来到殿中的香案前,向李隆基一拱手。

  李瑄想过李隆基会让他兼任朔方、河东节度使,和历史上的王忠嗣一样。

  但这超出他计划之外。

  统领近三十万边军虽然威风一时无两,但时间过长,难免会被李隆基猜忌。

  李瑄又忍不住四镇节度使的诱惑,有这层身份,他在天下的威望将更上一层楼。

  同时,可以在朔方、河东军中,安插亲信。

  他必须尽快找机会拜相。

  因为他需要拜相后办一件大事。

  “李将军忠勇无双,智计统帅,为当代将帅之首,勇力千古无二。今吐蕃小丑欲大举兴师犯我边境,为方便统筹,特令李将军兼以要职。”

  “除本来使职外,李将军再兼河东节度大使、朔方节度大使、河东支度大使、朔方支度大使、河东营田大使、朔方营田大使、河东采访大使、朔方采访大使、河朔押蕃大使、黄河转运大使、三受降城绢马互市使。至于灵武、太原的政事,就不由李将军兼任了,待吐蕃平定,四镇治所在姑臧城,南威吐蕃,北摄回纥。”

  “同令驿站,迅速将军令传达至河东朔方诸军、守捉,其下再传,以稳定军中。向河湟行进的骑兵,也需传达!”

  李隆基宣达对李瑄任命的同时,下达诏书。

  王忠嗣的使职,无一例外,全部被李瑄接任。

  “臣拜谢陛下!感陛下器重之情,虽万死难还圣恩,此战臣必将吐蕃来犯之敌,绝于青海,让蕃贼知陛下的伟大,知大唐的威名。”

  “大非川之耻,达化城之恨,臣之战马跃出国土,若不将吐蕃赶出大非川,绝不归回!”

  李瑄接受李隆基的任命,还立下豪言壮志。

  有河东、朔方加入,他麾下兵强马壮。

  又有苏毗王没陵赞配合!

  此战一定要胜!而且李瑄以斩擒尺带珠丹为最高目标。

  只要尺带珠丹死,吐蕃一定会陷入内乱之中,再次削弱实力。今后会给李瑄入雪域高原创造有利条件。

  此次任命除节度、支度、营田、采访以外,李瑄还兼任黄河转运使。

  此官职类似于河西长行转运,不过是通过水云。

  如将太原的粮食运送到黄河两岸诸军。还有将回纥上贡、草原互市得到的物品,通过黄河转运至河东郡蒲津桥渡口,那里有直通长安的官道。

  黄河转运使分多个渡口,下辖数百艘大小船只,是一个雄职。

  三受降城绢马互市使,是指河套地区的几个与胡人的互市地点,包括不仅限于三受降城。

  王忠嗣经常通过互市,利用胡人的唯利是图,高价买胡人的战马,补充诸军,削弱胡人的实力。

  由于两边交易,大唐以绢为主,草原部落以马为主,所以又叫绢马互市使。

  三受降城绢马互市使是一个好职位,但李瑄的职位繁多,连河西长行转运使都没怎么兼顾。

  得到这些官职后,李瑄的履历再次发生大变化。

  现为右羽林大将军,任河西河东陇右朔方节度、支度、营田、采访、押蕃大使,领御史大夫,西平郡都督,判武威郡事,兼陇右群牧大使、河西长行转运大使、黄河转运大使、三受降城绢马互市大使、赤水军大使、河陇讨击大使、河陇盐铁大使,授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封楚国公,实封八百户。

  兼任二十多使职,从营田、支度、马匹到转运,基本上所有的使职,都是为四大节镇服务。

  现在是七月上旬,李隆基没有那么不近人情,他特意吩咐李瑄,在家中十日后,再前往河湟。

  离开前,李隆基会宴请李瑄,祝李瑄凯旋。

  “退朝……”

  “恭送陛下……”

  随着监礼官的呼喊和文武大臣的回应,这一次创造历史的朝会散去。

  但文武百官的心,终不能平静。

  佩四帅印,控地万里,劲兵重镇,都被李瑄掌握。

  细数从大唐建立以来,李瑄这样的人,还是第一次出现。

  真要算起来,李瑄才十九岁。

  都说李瑄是霍去病,但当年的霍去病,哪比得了啊!

  这注定是让长安震动的消息,不需多久,就能传遍天下。

  兴庆殿内,大臣们三五成群,不愿离开,因为李瑄还没走!

  无一例外,所有大臣皆在谈论李瑄。

  “贵不可言!贵不可言呐……”

  “平民以生入权贵为愿,权贵之家谁不想李大夫啊!”

  “宋国公福分!宋国公是有福的人。”

  “可不是嘛,兄凭弟贵,李大夫的兄弟全部五品以上,能与我等同列。”

  “入相之势已成,我认为李大夫很快就会入相。没有人能阻挡。”

  “是啊!我也认为李大夫有入相之势,甚至下一位宰相,舍他其谁?”

  “他是大诗人,又精于理财,又屡屡参与大案,战功彪炳,加之圣人对他的宠爱,使李大夫入相之势如此明显。”

  “看……右相去找李大夫了……”

  在大臣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李林甫带着李岫,与李瑄撞面。

  大臣们只以为李林甫推荐李瑄,是圣人提前授意,两人还是死敌。

  “七郎!”

  能看出李林甫的神态不是很好,但他还是笑着向李瑄说道。

  “还未出兴庆殿,请右相称呼我为大夫。”

  李瑄毫不客气地怼了一句。

  绝不是他故意找茬,在兴庆殿内,别说李林甫,连李隆基都会称呼大臣官名。

  大臣们不能称“圣人”,只能称“陛下”,而李隆基需自称“朕”,大臣们称“臣”。

  “李大夫,恭喜你又得兵十数万。”

  李林甫也不生气,继续笑着说。

  “右相此言差矣,这是国家的兵士,由陛下信任,我才得以暂时统领。身为边帅,也只会为陛下效死命,别无他求。”

  李瑄反驳李林甫话。

  老贼其心可诛,他刚得兵马,还是要低调一点。

  “也是!我能感受到大夫的一片赤诚。大夫是国家中流砥柱,此战吐蕃,必定大获全胜。大郎,你陪着李大夫的几位兄长,我要与李大夫一起出兴庆宫。”

  李林甫暗骂小贼不要脸,他很想拂袖离去,但最近他败得太惨,想与李瑄释放一下止戈的信号。

  他认为自己与李瑄的仇怨不大,他算计李瑄父子没成功,反而成就了李瑄的威名,他不明白李瑄为什么逮着他猛咬。

  他必须稳住李瑄,缓一口气,以免李瑄再对他下绊子。

  “是…大人。”

  李岫与李霅、李季卿等一起暂离。

  而李林甫似与李瑄亲密一样,主动挽着李瑄的手,出兴庆殿。

  其他大臣们见此,也开始出殿……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