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章 亲卫

第三百章 亲卫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回殿下,臣在这里让乡民培育作物。”郭正一指着远处的一片田地说着。

  李承乾抬眼望去,倒是见到了远处种着一亩白菘。

  在齐民要术记载中白菘似芜菁。

  史书上的唐朝文学大家韩愈,韩昌黎,他就酷爱白菘。

  现在司农寺打算在关中大规模种植,要成为像萝卜芹菜那样的主要作物。

  李承乾道:“卷心菜如何?”

  郭正一回道:“种下去了,过些天就可以采摘。”

  说话间,李承乾注意到郭正一的后腰的腰带上还夹着一卷书,这卷书正是东宫故事集。

  中秋宴那天河间郡王就在卖他的书,听说程咬金那个老匹夫买了一万卷,赵国公买了三千卷。

  皇叔家的书籍滞销问题,因一场宴席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人活在世上,物质财富是人们的首要追求,而后才是精神财富。

  李承乾任由郭正一带着路,看着现在司农寺的各项成果,在郭正一领班下的司农寺充分地秉持郭骆驼的务农精神,并且以乡农为主,进行因地制宜的改善。

  郭骆驼就很明白,他清楚地认识到一个观念,这世上是先有人,才有地。

  李绩则看得出来,太子殿下的心思并不在这些作物上,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只要太子殿下出了皇宫就会很多人得到消息。

  李绩目光扫视四周开阔的田地,果然就见到了有一队人正在策马而来。

  等马儿更近一些了,对方翻身下马,快步走来。

  来人穿着官服,正是颜勤礼与温挺。

  颜勤礼递上一块布,朗声道:“太子殿下,按照京兆府尹的吩咐都安排好了,所有棉麻布涨价四成。”

  “呵呵……”李承乾轻笑道:“给许敬宗一把刀,他能将那些商贾的肉割光。”

  颜勤礼道:“殿下所言极是。”

  李承乾打量着这块布,布上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就写着棉六成,麻四成。

  颜勤礼解释道:“一开始那些商贾说希望卖便宜些,做了这个牌子之后,许少尹不仅没有便宜,反而是将布的价格提到了两百钱一尺。”

  “嗯,挺好的,有了标准之后就该更贵的。”李承乾揣着手抬手道:“乡民们的劳动所得,千万不要轻贱了。”

  “臣领命。”

  许敬宗卖得越贵京兆府的市税也就越多。

  其实到现在为止,京兆府在关中的行事方式还是很粗暴很简便的。

  棉麻的矛盾刚出现端倪,这就已接触到了商业精细化的苗头。

  这种苗头才刚出现一点,就像只是出现在田地里一星半点的绿色。

  做好这件事,唐人的商业就能够更往前一步,做不好再高的楼都会倒塌,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一落千丈。

  李承乾吩咐道:“往后让许敬宗行事想得更周全一些。”

  颜勤礼道:“臣明白。”

  他们走之后,李承乾还瞧着温挺的背影,看起来倒不消瘦。

  “这温挺看起来还挺健康的。”

  李绩在一侧回道:“听闻驸马都尉挺近来醉心京兆府事务。”

  李承乾道:“还以为温老先生过世后,会对他造成更大的打击,现在想来一切都好,温老先生春秋六十有四,作为后人不该消沉的。”

  从私心来讲,李承乾希望有更多的人为社稷努力。

  从人情上来说,希望他们能够活得更安逸。

  见郭正一也讲完了作物的培植事宜,李承乾就让李绩大将军护送着自己回去了。

  东宫太子掌权之后,能够调动的资源是巨大的,太子的妹妹想要府邸,太子就将龙首原的宫殿送给了两位公主。

  这件事又在朝中引来了非议。

  太子出手实在是太大方了,对自家妹妹也太宠溺了。

  虽说龙首原的房子勉强称不上是宫殿,可规格上来说也差不了多少了。

  郑公正在拜访柴绍,也说起了这件事。

  这两年,柴绍也开始喝药了,也开始调养身体了,对喝药这种事开始不抗拒了。

  当初的柴绍一度要寻短见,甚至说着要去陪着平阳公主的话语。

  来了长安之后,柴绍就开始养病了,经过东阳公主的几次诊治,气色好转了不少。

  只不过两鬓的白发依旧很多。

  似乎是见到了太子殿下,柴绍便想着多活几天是几天。

  郑公刚收到了太子殿下命人送来的秋菠,抚须着良久不语。

  柴绍给他倒上茶水道:“郑公见谅,在下服药期间不能饮茶。”

  魏征也不去端茶碗,道:“老夫就先告辞了。”

  柴绍笑着道:“郑公下次来,老夫多准备一些秋菠。”

  说话间,郑公已走远了。

  言罢,柴绍又咳了两声,面色浮起一些煞白,斑白的鬓发,还有惨白的皮肤,这位当年的大将军,此刻犹如风中的残烛,看起来像是随时会倒下。

  年过四十的柴绍即便虚弱,但出身高门子弟,到了这个年纪,依旧保持着高门的风度。

  如今的柴绍是个中年帅叔叔,只是这个叔叔很虚弱。

  他拿出一块布绢,递给一旁仆从吩咐道:“当年公主留下的亲卫都交给长乐公主吧。”

  “喏。”

  仆从带着柴大将军给的布绢,不敢有所怠慢,便要去安排事宜。

  远在泾阳的薛五娘得到了这块布绢,这确实是当年平阳公主随身之物。

  魏昶还在教着三岁的儿子怎么用筷子。

  平时没见薛五娘有什么亲眷,只不过在她见过那块红色的布绢之后,泣不成声。

  魏昶上前问道:“怎么了?”

  薛五娘道:“我们一家去龙首原住,这是平阳公主的吩咐。”

  “平阳公主?”

  魏昶还有些懵。

  薛五娘这才说起了当年的往事,其实平阳公主的亲卫都还在,只不过她们都分散在各地。

  当年平阳公主有嘱咐,这个嘱咐就是公主殿下吩咐的最后一件事,见此帕者,听从号令。

  得知从此之后要护卫长乐公主,成为长乐公主的亲卫,薛五娘当即就答应了。

  魏昶抱着儿子,看薛五娘开始收拾家里,举家搬到龙首原去住。

  与薛五娘这样的亲卫也不知道还有几个能回来,都已各自成家了。

  五天之后,龙首原的宅院外,时常会站着几个穿戴甲胄,腰配横刀的妇人,她们护卫着这里。

  没人知道她们是从何处而来,这些妇人好像都是自带甲胄与佩刀。

  甲胄是缝缝补补的,横刀却是锃光瓦亮的,看起来长年都在打磨。

  现在还有这样的妇人陆陆续续地正在往龙首原聚集。

  魏昶作为家眷,带着孩子住在了龙首原后方的一处村子,在这里的都是娘子军亲眷。

  大家都一样,他们的妻子都是当年平阳公主的亲卫。

  魏昶是不良人,要听从京兆府或者大理寺与卫府的号令,自然要为李唐卖命。

  薛五娘因当年的一句诺言,成了长乐公主的亲卫。

  现在夫妻都要为李唐王朝卖命了。

  一驾马车缓缓在宅院前停下,有三个宫女走下来,她们正在将马车内的书卷搬下来,全部放入这处宅院内。

  宅院依旧没有门匾,也没有名字,但这不妨碍此地防卫森严。

  等书卷全部放入这处宅院之后,她们驾着马车又离开了。

  长安城,李治与李慎,狄仁杰三人坐在王府内,看着眼前的五个老人家。

  在东宫每天要上课也就罢了,现在离开东宫还要上课,父皇请了五个夫子前来教导。

  其中领头的便是孔颖达老夫子。

  李慎头如斗大,他是真的不想学。

  李治也是一脸的麻木,刚搬到王府住的时候,好不容易放飞几天。

  这才几天,父皇就安排了五个夫子前来教导。

  李治仰头,心说为何治要受此折磨。

  孔颖达老夫子道:“往后老朽每天都来给晋王与纪王殿下讲解经典,每月中旬可以休一天。”

  “咦?晋王殿下的脸色为何如此难看。”

  张柬之!李治看这货,他竟然在门外幸灾乐祸。

  李治怒地拍桌,咬牙切齿道:“你不是去支教吗?”

  “嗷……”张柬之又解释道:“崇文馆不让在下去支教了,说是让在下修撰教学书籍。”

  张柬之又左看右看,道:“其实家父也可以给晋王殿下授课的。”

  “来人,抓住他!”李治大喝道

  闻言,张柬之转身就要跑,甚至在原地卷起了一阵风。

  李治与李慎带着一群仆从冲出了家门。

  孔颖达错愕地站在原地。

  半晌,外面就传来了张柬之的惨叫声。

  狄仁杰干笑道:“老夫子见笑了。”

  孔颖达拄着拐杖,眯着眼问道:“晋王与纪王是在打人吗?”

  狄仁杰解释道:“是在劝架,不是在打人。”

  孔颖达又重新坐了下来,吩咐道:“让晋王与纪王不要劝架了,今天老朽亲自讲课。”

  “小子这就去劝架。”

  “嗯。”

  狄仁杰先是拉着李慎回来了,随后李治也回来了,一边走一边整理着衣襟,拍去衣衫上的尘土,一边道:“这个张柬之真是不揍不爽利。”

  重新回到王府内,李治与李慎又不得不面对几位老夫子讲课。

  听了一个时辰之后,便觉得天旋地转,孔颖达老夫子讲解五经义训是巨大的折磨。

  而这种时光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好不容易结束了,两人还要将这几位老夫子送回家。

  将老夫子们悉数送回家之后,李治与李慎走在街道上琢磨着。

  “慎弟,我们不能一直这样。”

  “嗯!”

  “必须摆平这几个老夫子。”

  “嗯!”

  “要不我们回东宫吧?”

  “啊?”李慎讶异,又道:“不行,会被别人耻笑的。”

  李治苦恼道:“要不装病?”

  “不是上策,但未尝不能一试之。”

  “嗯。”

  兄弟俩回到了王府,李慎怎么想都觉得不合适,于是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送去给东宫的姐姐。

  东宫,临川公主收到了弟弟的书信,神色凝重,便给书写了一封回信,让人给慎弟送去。

  一旁,丽质皇姐还在安慰爷爷,爷爷收到了当年平阳姑姑的手绢。

  爷爷默不作声地将这块红色的手绢送入了怀中,神色中带着悲凉。

  爷爷到了这个年纪已哭不出来了,他只能用悲凉的神情以对。

  东宫的姐妹出生都比较晚,也不知当年李唐为了平定天下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连爷爷都失去了女儿。

  东阳领着小兕子而来,让兕子陪着爷爷。

  爷爷到了这个年纪,情绪起伏不能太大。

  皇宫内,李承乾正走向承庆殿,到了殿外,就看到父皇正在劈头盖脸地骂着一个太监。

  似乎这些天,宫里的人……情绪都不太高。

  李承乾问向,侯在殿外的太监,道:“父皇这是怎么了?”

  “回殿下,陛下与老奴几个下棋,老奴输了陛下就说老奴如何如何不配与陛下对弈,陛下输了又说当年征战天下如何如何,又将老奴们骂了。”

  “若陛下骂了老奴能痛快一些,老奴也甘愿,可……”

  李承乾颔首清楚了缘由,示意他不用再说了,便走入殿内。

  李世民看到儿子来这才停下了呵斥,端坐着饮下一口茶,吩咐道:“将棋盘撤走!”

  闻言,太监眼疾手快地拿起棋盘。

  李世民舒坦地长出一口气,道:“听闻京兆府卖棉麻布发财了?”

  李承乾笑道:“也就赚了几万贯市税而已,已不够卖了,各县正在抓紧生产,甚至有人开始了提前预定,预定下来的棉布一生产出来就要被运走。”

  “呵呵……”李世民冷哼道:“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李承乾认同道:“是呀,这些商贾都太狡猾了,专营利益进了骨子里,京兆府不敢松懈,既要盯着生产,还要盯着售卖。”

  “他们给棉布挂了牌子,有了配方牌子的棉布就有京兆府的认可,因此价格更高,没有挂牌子的反而价格低廉。”

  李承乾面带笑容又道:“照理说人们更喜欢买廉价的,儿臣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那些商贾竟只要京兆府挂牌的棉布,价格高数倍不止,也心甘情愿。”

  李世民又冷哼道:“货真价实,自然价更高!”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