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大宋神探志>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到底是谁把谁放在火上烤?(第二更)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到底是谁把谁放在火上烤?(第二更)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国子监。

  自从解试放榜之后,出入这里的学子人数,明显少了许多。

  毕竟国子监的解元从来不来国子监上课,依旧写出了完美的答卷,人都有盲从之性,渐渐的来上课的就少了,在家卷的就多了。

  博士们倒是乐得清闲,他们又不像以后的太学,还有考核指标,最好都不来聒噪,乐得空出时间研究学问,乃至琴棋书画,潇洒度日。

  当然那是休想,总有些学子在家看不进去,就喜欢热闹的读书环境,天天都来国子监报道。

  “王伯庸今日没来?”

  “别提他了,本以为多厉害,结果连前十之列都未进,实在丢了我们国子监的颜面!”

  “韩稚圭和文宽夫也不在啊,都在憋着一口气,想要赢那个人呢,你说咱们是不是也不该来?”

  “哼!”

  闲聊的学子们先是谈到了王尧臣,故作不屑地贬低了几句,其实也知道以王尧臣的才学,此次解试算是发挥失常。

  而韩琦第三名,文彦博第五,都证明这两位确实有真才实学,毕竟应试诗赋的难写众所周知,考不好也基本以此为托词,但人家愣是第一次参加解试,就拿到了名列前茅的成绩。

  可惜还有那个人……

  横亘在众人头顶上的那个人!

  不过就在这时,一道年轻的声音却响了起来:“嘁!你们丧气什么,不就是一场国子监解试么,礼部省试的题目可远不是这等难度!我看这狄仕林解试固然考得还行,但河东之地,文教贫瘠,此人后劲已失,颓态毕露,现在正于家中恶补遮丑,倒也有几分自知之明!”

  这番话语一出,部分学子面露怪异,部分学子则发出一片喝彩:“此言不无道理!”“三郎说得不错!”

  一方面因为这确实说到了抱有严重地域歧视的士子心坎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说话人的身份。

  张宗顺,祖父是如今位列两府的高官,太后一党的旗帜,枢密使张耆。

  说起张耆,这也是一位提到刘娥的晋升之路中,不得不说到的人物。

  当年前夫哥龚美带着妻子刘娥,从蜀中移居京师后,穷得基本生活不下去,他便将刘娥卖给了王府指挥使张耆,张耆见刘娥相貌美丽且乖巧伶俐,于是转手将之献给了王府的主人,时任韩王的少年赵恒,赵恒一见刘娥,大为欢喜,沦陷于温柔乡不可自拔,以致于日渐消瘦……

  赵光义发现自己的儿子突然虚了,走路都飘着,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儿子与出身微贱且二婚的民间女子厮混,大怒之下将刘娥赶出王府,然后又为赵恒赐婚,新娘正是潘美的女儿,即真宗的第一任皇后。

  但赵恒舍不得刘娥,将其秘密安置起来,就放在张耆的家中,当时刘娥连個侍妾都不是,充其量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外室,张耆却侍奉刘娥极为谨慎小心,为了避嫌,他从此不再回家居住,干脆选了另一处宅子安身。

  这个举动为他日后带来巨大的回报,多年后执政国朝的刘太后,将他一路晋升为枢密使,“章献太后势微时尝寓其家,耆事之甚谨。及太后执国柄,宠遇最厚,富盛逾四十年”。

  张耆的个人能力肯定是当不起枢密使一职的,但他坚定不移地为太后党,自然有人扶持帮衬,只不过后来刘娥死后,他自然而然地外出京师为官,所历藩镇,人颇以为扰,就体现出了能力和品性的低下。

  不过这位与前夫哥有个不同,教子极严,儿子那辈虽然没什么人才,但也没出什么奸人,到了曾孙那辈出了一位颇为有名的人物,张叔夜,即历史上平定宋江起义,把宋江吊起来打的猛人。

  如今的张宗顺是张耆的孙子辈,家中排名三郎,若论辈分的话,就是张叔夜的叔伯,当然张叔夜还要三十年后才出生,张宗顺现在也才二十岁不到,正是年轻气盛之时,孙子辈受到祖父的约束又相对少了些,在国子监最看那河东子不顺眼的,就属他了。

  虽然这回解试马失前蹄,没有考上,但张宗顺还是发表了一番高见,眼见提振了属于国子监的士气,不禁微微一笑:“且不说那些烦心的话题,诸位可知,墨文坊的行首要换人了?”

  各行各业,行首极多,唯独这个墨文坊的行首,让士子文人露出会心的笑容来,因为它是隶属于教坊司的,顿时凑了过去:“三郎快说,是哪位大家有此殊荣,能坐上行首之位?我们定要去捧场的!”

  张宗顺展开折扇,眉飞色舞:“这你们就不知道,这位大家可了不得,乃是江南女子,柔情似水,歌舞双绝,名震当地教坊,也是墨文坊的周大家患了病,其余的又当不起行首之位,才请了这位来!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听得外人传言,早已离京的柳三变都大为惋惜,恨不能见上一面!”

  这就是拿柳永刷名头了,听听便可,但众士子想象着佳人的绝代风华,还是眼睛一亮,连连道:“细说!细说!”

  正在大伙儿聊得热火朝天之际,一位书童快步上前,迟疑了一下,还是凑到张宗顺耳边,说了几句话。

  张宗顺本来有些不耐烦,但听着听着,连教坊司的名妓花魁都丢到一边了,眉头扬起:“竟有此事?好机会啊!诸位知道三年前京师的那场灭门案么?”

  “嘶!是有耳闻……”“提那作甚?当真晦气!”“我家大人心善,从来听不得这些……”

  国子监学子大部分都是京师人,再加上三年前毕竟不是三十年前,时间上并不久,不少人都是记忆犹新的。

  张宗顺道:“前几日有人上开封府衙敲登闻鼓,那死人的宅子竟是闹了鬼,左邻右舍的都亲眼所见,陈直阁便下令,要重新查案!”

  最新地址

  “原来如此……”

  众学子哦了一声,依旧没多少兴趣,如果真的查出来了,倒是有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仅仅是查案的话,那和不了了之没有什么区别。

  毕竟正常人都能想到,能查出来三年前就查了,何必等到现在?这案子一放三年,多少证据都没了,更是难于登天!

  张宗顺也知道难于登天,但恰恰是这样,他的嘴角一扬,才提醒道:“诸位莫不是忘了,咱们国子监,有一位外界盛传的神探呐?”

  在场之人先是一愣,然后齐齐道:“那个人……狄仕林?”

  “是啊!他可不是前唐狄梁公之后,号称擅长刑名么?”

  张宗顺自动忽略了刘从广一案,反正那也被低调处理了,现在明面上大家都不好提,只当那全是开封府衙的功劳:“此人的话本,倒是将他先祖的弟子抬得极高……哼,既然苏无名都有堪破旧案迷案的本事,那他狄仕林不是更该将灭门案破了,以安抚京师民心?”

  众学子闻言都露出笑容:“是极是极!”

  有的笑容怪异,心知这是捧杀,一旦破不了案,那就大失颜面,也不管原本大家就破不了,谁让你是神探呢?

  有的倒是真心期待。

  背地里讥讽归讥讽,话本还是要买的,而且甚至不少人还在文茂堂预定了整套,四卷《苏无名传》一起看,简直美滋滋!

  那么书中无往而不利的神探,是否能从传奇照进现实呢?

  大家拭目以待!

  ……

  “国子监又在弄幺蛾子了,这群家伙实在可恨!”

  公孙策恨恨地说了一句,然后正色道:“仕林,你得安心备考,争取省试也夺个头名,力压天下学子,让他们气得食不下咽,夜不能寝,那才过瘾!”

  狄进失笑:“明远,毋须与这等只能背后嚼嚼舌根,自我安慰的人计较。”

  公孙策凝眉道:“但现在他们是要把你架起来,放在火上烤啊!上次刘从广一案,他们说伱不务正业,欲以话本传奇卖弄才能,自食恶果,结果被狠狠扇脸,现在倒是变高明了,用了这般歹毒的手段!”

  狄进很平静地道:“实际上随着名气的上涨,这种事迟早会遇到,尤其是当人称呼我们为神探时,其中就寄托了浓浓的期盼之意,期盼我们能为无辜者洗冤,还无头案真相!京师无首灭门案正在此列,所以避不开的……”

  公孙策缓缓点头:“是啊……但不该是这个时候,等省试结束之后,再查便是,现在这群人完全是不怀好意!”

  “等考试结束再查案,我之前是不是对你说过?”

  狄进颇为欣慰,自从解试成绩倒数后,公孙策就沉下心来用功备考,再加上他时不时提示一些西昆体的要诀,这些日子进步颇大。

  包拯那边不用担心,历史上就是今科进士,不出什么特别大的意外,不会落榜,而公孙策才学其实颇佳,但他原本不适合考试,比较天真地认为自己有才华就一定能考上科举,结果自是名落孙山。

  这位好友如果还是科举落榜,最后当一位辅佐的师爷型角色,在狄进看来实在是过于屈才了,他是由衷希望能与这位同科及第。

  所幸公孙策确实是被成绩当头棒喝了。

  他很清楚,若不是这位邻居备考的态度,或多或少影响了自己,此次解试,恐怕连最后几名都进不去,那时候他才真是贻笑大方,根本没脸待下去,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京师……

  现在既然有了机会,公孙策反倒是真的暂时放下查案之心,准备踏踏实实苦学一段时间,甚至不惜放下对骈文的偏见,如狄进建议的那样,专门学习精丽繁缛的西昆体文风。

  所以此次案发,反过来变成了公孙策劝他,狄进自然知道对方的好意,也解释道:“省试是明年二月进行,距今还有五个月,这时间固然不长,但于我而言,一味的苦学亦是闭门造车,查案完全可以当作一番调剂!”

  这话是谦虚了,如果给出完美答卷的解元不能稍作休息,那别人也不活了。

  而真正的关键还在后面:“何况国朝重文教,国子监学子的声音确实不容忽视,他们如此迫切地追查当年的灭门案,自是为了还当年的受害者一个公道!”

  公孙策目光一动:“仕林之意是?”

  狄进起身,朝着宫城的方向,稍稍拱了拱手:“仰仗太后公正严明,大义灭亲,严办外戚刘氏,真相已大白!这同样是我狄进的探案风格,无论是皇族外戚,还是高官显贵,当一查到底!此番他们若再度寻我出面,是否最后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严惩不贷?”

  公孙策恍然,展开折扇:“国子监学子既然如此义正词严,那肯定会赞同的吧?哼,除非文名尽丧,不然也由不得他们不同意!”

  两人相视而笑:“到底谁把谁放在火上烤,还说不准呢!”

  最新地址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