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629章 定国公府又添丁!

第629章 定国公府又添丁!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随着江西叛乱之事,传遍整个大明。

  瞬间。

  整个大明的士绅与官员,陷入一片惶恐之中。

  不过,那些百姓与商贾们,却是满脸兴奋。

  尤其是大明的商贾。

  陛下果然没有食言,陛下是真的要大力查办那些贪官污吏,还有那些横行乡里的士绅们。

  于此同时。

  关于朱棣削掉代王朱桂王爵的事情,也在大明传开。

  在各大藩王之中,也瞬间引起一片哄动。

  “陛下居然削了代王王爵?”

  “陛下到底是何意?”

  “陛下该不会动了削藩的念头吧?”

  “不可能,各大藩王就藩,乃是皇考定下。皇考才过世几年,陛下怎么敢削藩呢?”

  “父王,可要孩儿派人前去京师打探一番?”

  “暗中打探,切不可让陛下察觉!”

  “是!”

  ……

  又是几日后。

  十多道奏折,进入京师。

  奉天殿内。

  朱棣一脸痛快。

  “郭卿,王真还没前去湖广,便已经有十多个官员,给朝廷上奏,自首!”

  “自首?”

  郭安一怔,“陛下,都是一些犯有较轻罪行的官员吧!”

  在这会,也已经有了自首的制度。

  而且,这会,对官员自首的惩处,可是十分宽容。

  若是罪行轻的,自首者可原免其罪,但正赃仍应依法征缴,或是赔偿。

  但是,对于贪官,则却是不允许自首,但遇官吏贪污害民者,罪之不恕。

  “嗯!”

  朱棣缓缓点头,随即冷声道:“那些罪行严重者,他们若是有胆向朝廷自首,咱倒还可以高看他们几眼!”

  “可是,那些人多是一些贪官啊!”

  郭安缓缓摇了摇头。

  “是啊,咱也没想到,大明居然还会有这么多的贪官污吏!”

  面对着郭安,朱棣完全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君臣之别。

  说起话来,十分的随意。

  “皇考之时,这些治贪甚严,用刑极重,允许民众上京直陈贪官劣迹。凡贪赃六十两以上者,袅首示众,剥皮实草……

  依照此法,皇考不知杀了多少贪官污吏,这些贼官还是这般层出不穷……”

  说着,朱棣便一脸愤然的看向郭安。

  “郭卿,你觉得这是为何?”

  郭安说道:“陛下,微臣觉得,是那些官员觉得天高皇帝远,数百里上千里的距离,或许一辈子,陛下与太子殿下都不会去那些州府巡察一次,哪怕是巡察,也只是匆匆而过……

  他们只要用贪污下来的钱财,摆平那些监察他们的锦衣卫与监察御史。

  他们联合各自州府的官吏士绅们,可以称王称霸,富贵一生!”

  “是啊,天高皇帝远,再加上官官相护,所以我大明的贪官,才一直杀不尽。”

  朱棣冷声道,“现在有了商贾,咱就不信,这些贪官还杀不尽!”

  郭安忍不住,再次缓缓摇头。

  “嗯?”

  朱棣神情一眯,“郭卿这是何意?”

  郭安道:“陛下,若是以后,那些官员都品出味,转头再与那些商贾合作勾结……”

  “这……”

  朱棣脸色一僵,皱眉苦思半晌,便问道:“郭卿,如此,那朕该如何办?”

  “微臣也还未想到什么好的办法!”

  郭安一脸无奈。

  朱棣也是一脸无奈,“难不成,咱的大明,就任由那些贪官肆意妄为?”

  郭安道:“陛下,现在已经有官员自首了!如此,便是好的开始!”

  “至于那些贪官,那些商贾一路告发过去,王真再挨个查办下去,查出一窝,牵出一串,把那些贪官都给揪出来。

  并且,陛下再给那些商贾该赏的东西,也给他们赏下去,让商贾看到了好处,便会动力十足,对陛下更是忠心!

  如此,那些官员们,对那些商贾便会更加嫉恨……”

  朱棣脸色一喜,“郭卿此计可行!”

  “只要查出一个贪官,给那些商贾封的都可以赚回来!”

  “另外,锦衣卫与查办案件的官员兵将,也得重赏!”

  “陛下圣明!”

  ……

  又是几日后。

  王真带着一众锦衣卫,还有神机营兵将,进入湖广。

  随后。

  便又是查办出一批贪官污吏。

  所有贪官污吏,还有那些士绅的罪行,都是证据确凿。

  抄没出的财物与粮食,更是不计其数!

  此事,传到京师,再次引起一片震动。

  太多了!

  查出的官员,太多了!

  若是按照王真那般查下去,整个大明,至少要被查出数百个贪官!

  至于牵连出的士绅,则会更多。

  “父皇,又有官员上奏,请求父皇让王真回来!”

  奉天殿内,朱高炽小心翼翼的禀报道.

  朱棣没有言语,而是静静的看向朱高炽。

  朱高炽急忙道:“还是以往的那些理由,怕生出动乱,动摇国本!”

  “哼!”

  朱棣冷哼一声,“各州府选拔出的生员,进入国子监没有?”

  朱高炽急忙道:“回父皇,已经进入国子监五百多人!”

  “够了!”

  朱棣缓缓点头,看向朱高炽,“你去定国公府上一趟,让神机营再派出一军,五千下营派出两军,前去协助王真!”

  “父皇这是……”

  朱高炽大惊。

  “哼!”

  朱棣冷笑道,“重症便要用猛药,既然已经知道那么多贪官了,要是还顺应那些官员的意愿,暂缓查办,让那些贼官恶绅去消灭证据,那朕岂不是要被天下商贾唾弃?

  咱就要挨个查,一个都不放过,告诉那些官员,只要他们敢贪,咱就一定会查办,绝不容情!

  哪怕是那些宗室与勋贵前来求情,咱也不会有任何留情之处!”

  “顺带,再看看,这天底下,还有没有想念前元的贼子……”

  “是,父皇!”

  朱高炽应了一声,便前往定国公府。

  ……

  “陛下还要增派神机营与五千下营?”

  郭安一脸惊诧。

  “正是!”

  朱高炽拿出朱棣给的谕令,交给郭安。

  “微臣遵旨!”

  郭安接过谕令,看了一眼,便连忙恭敬道。

  朱高炽又道:“老师,父皇还吩咐了,这些兵将此去前去增援王真,不可大张旗鼓!”

  “臣明白!”

  郭安微微点头。

  随后,便又问道:“殿下可要与臣前去神机营大营?”

  “好!”

  “殿下请!”

  随即,郭安便与朱高炽坐上马车,从定国公后门而出,悄然无声的前往神机营大营处。

  不过。

  这次,郭安却是没有进入神机营,而是前往距离神机营不远处的五千下营内。

  看到朱高炽与郭安,张玉一惊,随即连忙见礼,“张玉参见太子殿下,见过定国公!”

  “张卿快快免礼!”

  朱高炽一脸温和。

  随后,互相坐下之后,张玉便恭恭敬敬的问道:“敢问殿下,不知殿下此次前来,可是有何事吩咐微臣?”

  “父皇谕令!”

  朱高炽看了一眼一旁的郭安,便开口道。

  张玉便再次连忙起身,躬身听令。

  朱高炽道:“父皇让五千下营出兵两军,随神机营,前去暗中支援锦衣卫镇抚使王真,查办所有贪官污吏!”

  张玉连忙道:“微臣遵旨!”

  派兵前去支援锦衣卫镇抚使王真,张玉心中还是十分愿意的。

  不仅可以练练兵,还可以给下面那些崽子们,一个立功的机会。

  朱高炽又道:“劳烦张卿派人前去神机营,将安远伯请来!”

  听此,张玉心中心中一禀。

  “臣遵令!”

  随即,张玉便派遣一个心腹,前去神机营。

  片刻后。

  神机营副将柳升,一脸疑惑的走了进来。

  人还没进来,柳升的大嗓门,便从外面传了进来,“张兄,出了什么事,这般神神道道的将咱喊来……”

  “太子殿下?定国公……”

  看到朱高炽与郭安,柳升神情一愣。

  随即,便连忙见礼。

  接着,朱高炽便将朱棣的谕令,再给柳升展示了一下。

  其实,不用展示,有郭安在,柳升还是会出兵的!

  “微臣遵旨!”

  柳升一脸肃然应道。

  关于王真等人,在广西、福建的动静,他也知道的十分清楚。

  朱高炽再次说道:“此行,神机营与五千下营能隐匿行踪,便隐匿行踪。”

  “是!”

  柳升与张玉再次齐声应道。

  “甚好!”

  朱高炽满意的点了下头,便没有再说话。

  郭安则是朝着柳升吩咐道:“此去,多带一些手雷!”

  “末将明白!”

  ……

  两日后。

  神机营与五千下营的兵马,便趁着一大早,出了京师,往河南而去。

  等他们到了河南,王真等人,应该也到了河南了!

  对于神机营与五千下营的行动,好像并没有什么人知道。

  ……

  很快。

  京师再一次,被朱棣的一道诏令给引起震动。

  “陛下欲在年节之时,召集大明一众藩王进京,祭祖,团聚!”

  “藩王进京?”

  “我等岂不是又要遭殃了?”

  “……”

  听到消息,京师一众官员,都忍不住满面愁容。

  哪怕是郭安,也是满脸无奈。

  哪怕他现在已经贵为国公,但是面对那些藩王,也是需要行礼!

  而且!

  他不相信,那些藩王进京后,依照那些藩王的性子,不会前往将军山工坊,劫掠一些物件。

  那会,他们定然会看到,将军山试验田的那些番薯与玉米!

  到那时,玉米还好,但番薯,定要要遭殃!

  “唉……”

  郭安忍不住,一脸愁容的叹息一声。

  但是,让他去阻止这事,也是不可能。

  不提,朱棣这会,召集那些藩王入京,定然有什么深意。

  而且,朱棣身为现在藩王之长,兄长与一众弟弟与侄子好几年没见了,趁着年节,召集前来见见面,叙叙旧,他们这些臣子,就没有什么理由前去阻止。

  想着,郭安便再次躺下,慵懒的靠在软椅上,晒着太阳,眯眼入睡。

  随着天气转凉,每天吃完午饭,郭安都喜欢躺在软椅上,晒着太阳,暖洋洋的眯上一觉。

  只是,睡着,睡着,郭安迷迷糊糊,好像听到一个婢女满脸急切的声音。

  “老爷,老爷……”

  “老爷……”

  “嗯?”

  好像确实有人在喊他,郭安缓缓张开眼睛。

  “翠儿?”

  刘白薇身旁的贴身丫鬟,翠儿正满脸急切站在他面前。

  郭安问道:“出了何事,这般着急?”

  “老爷,夫人要生了!”

  “嗯……”

  郭安刚刚点头,便反应过来,直接从软椅上直挺挺的站了起来。

  紧紧盯着翠儿,“你说什么,咱妹子要生了?”

  “是啊老爷!”

  翠儿连连点头,“不仅夫人要生了,二夫人也好像要生!”

  “月兰也要生?”

  郭安顿时一惊,“怎么都凑到一块了?”

  说着,郭安便急匆匆的往后院跑去。

  而这会。

  整个定国公府,也是瞬间热闹了起来。

  后院,三小满脸焦急的站在产房外。

  至于郭昂,还有几个老妪,则是指挥着一个个婢女,烧水,端水。

  每端出一盆水,里面都是通红一片。

  而在产房内,时不时便是传出刘白薇与月兰两人的惨叫声。

  看到郭安过来,郭慎与郭菡、郭禄三人,都满脸担忧的走了过来。

  “爹,娘她……”

  “放心!”

  郭安满脸温和的笑道,“你们娘都已经生过一次了,而且这次,咱还专门修缮了产房,还请来了两个专门负责生产的女医者,还有两个稳婆,你们娘定然不会出什么事的!”

  “嗯!”

  “……”

  随后,父子四人,傻傻的站在产房外,听着里面的惨叫声。

  十分担忧。

  而郭昂与那几个老妪,也没顾得上理会郭安父子四人,自顾指挥着。

  一直过了一刻钟。

  但对于郭安父子四人来说,不亚于一个世纪那般。

  “哇~哇……”

  产房内,接连传出两道哇哇的婴儿哭声。

  所有人都露出满脸笑意。

  “生了!生了!”

  一个稳婆满脸喜色的从里面跑了出来,对着郭安道喜。

  “恭喜公爷,恭喜公爷,两位夫人,一人生下一位小公子!”

  “夫人如何了?”

  郭安急忙问道。

  稳婆愣了下,连忙道:“公爷,两位夫人都安好!”

  “甚好!”

  郭安神情大喜,“郭昂,每个稳婆,赏一百两银子!”

  “是,老爷!”

  郭昂连忙应道。

  “多谢公爷,多谢公爷……”

  郭安已经自顾,往产房内走去。

  产房内,两个老妪,每人怀中都抱着一个小婴儿,让郭安看。

  都是皱巴巴的,有些难看!

  郭安看了一眼,便看向床榻歇息的刘白薇与月兰两人。

  “妹子,月兰,你们给咱定国公府立下大功了!”

  “老爷……”

  刘白薇与月兰两人,满脸大喜。

  郭安又对着一旁的两个女医者道:“一会,咱会给两位,每人两百两的赏钱!”

  “多谢公爷!”

  那两个女医者,顿时满脸大喜,连忙感谢。

  ……

  很快。

  定国公府同一日,诞下两个小公子之事,便传进皇宫。

  朱棣一脸喜色道:“两个带把的……定国公府上,这次可是大喜事啊!”

  一旁,朱高炽也是满脸欢喜的点着头,“是啊,爹,定国公府也算人丁兴旺了!”

  “亦失哈!”

  说着,朱棣好像想起什么,便喊道。

  “陛下!”

  亦失哈连忙凑了上来。

  朱棣吩咐道:“定国公府如此大喜事,你给内库给咱挑上一些补品,还有一些奇珍异宝,交由太子,给咱送去定国公府去!”

  “奴婢遵旨!”

  亦失哈连忙应道。

  随即,一刻也不敢耽搁,便急忙往外走去。

  定国公还是这般受宠啊!

  ……

  第二天,一大早,朱高炽便来到定国公府上。

  “恭喜老师!家中添丁!父皇得知消息,特意派我来给老师道喜!”

  朱高炽一脸喜色的对着朱高炽恭喜道。

  “多谢陛下厚爱,多谢殿下!”

  郭安一脸喜色。

  一下多了两个儿子,他自是十分欢喜。

  早在昨日,他便已经给老家派去的报喜的人。

  府上,也是大肆发放赏钱。

  朱高炽又道:“如此,老师府上也算是人丁兴旺!”

  “是啊!”

  郭安十分满意点着头,“这下,等臣老了之后,咱府上还有四个崽子,也没有什么人敢欺负!”

  朱高炽眼皮微微一颤,现在,谁还敢欺负定国公府啊!

  朱高炽与郭安聊了一会,便告辞离去。

  等到朱高炽没走多长时间,曹国公李景隆,便亲自带着一大堆礼品上门,给郭安道喜。

  接着,便魏国公,武定侯,长兴侯……等一众勋贵!

  然后,又是金忠、常过庭、柳升、聂子实、朱复等人!

  下午。

  朝中一些官员……沈庄等商贾……

  一连两日。

  定国公府都是门庭若市,郭安也是整整收了两日的礼品。

  定国公府礼品堆积如山!

  哪怕是郭秉雍、郭直、郭昌辰、郭山源等人,也特意前来一趟。

  ……

  时间飞快。

  转眼间,便又是一个月过去。

  定国公府上,算是恢复了平静。

  而整个大明,则是越来越冷。

  但是,在整个大明百姓心中,却是越来越火热。

  因为,每隔半个月,或是一个月,他们便是可以听到,锦衣卫镇抚使王真,又在何处,查办多少个贪官污吏,抄了多少恶绅的家!

  抄没出多少财物,又抄出多少粮食……

  随即,便有船队接下粮食,往北方运去!

  哪怕是今年大明大旱,在大明,好像也没出现什么饥荒。

  甚至,很多北方州府的粮价,一文都没长!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