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第105章 与国际接轨的工业流水线

第105章 与国际接轨的工业流水线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林凯峰问道:“您是说工业产品?”

  方博年轻轻地点了下头。

  王长生是一机部的正部长,第一机械部负责民用机械和农用机械领域的全部工作。

  北方机械公司如果在现有的基础上,推出新的技术创新。

  市里的面子就更大了。

  另外七个机械部,分别是核工业,航空工业,电子工业,兵器工业,船舶工业,航天工业和导弹工业。

  让林凯峰研发后面几样东西,他也没这样的能耐。

  只能在工业设备和农业机械下手。

  “领导,我再搞一台发动机,怎么样?”

  林凯峰微微一笑。

  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

  正愁怎么和方博年开口,将摩托车发动机项目,扩大成汽车项目。

  机会自己送上门。

  一个多小时后,方博年步履匆匆地离开北方机械公司。

  第二天。

  公司上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卫生大扫除。

  从这天开始,每天都有令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公司急需的电子元器件,陆陆续续送到公司。

  一直没被搬走的化肥厂设备,市里派来了三十多辆卡车,用了一天一夜时间,整个化肥厂里的设备和化肥原料全部被搬空。

  林凯峰也没有闲着。

  将制造空气炸锅的改装设备,搬运到化肥厂厂区。

  到了第五天,更让众人想不到的事情出现。

  公司求爷爷告奶奶,一次次向有关部门打报告,申请调拨的技术人员,自己找上门了。

  三名电子工程师,两名专业机械工程师。

  十几位八级工。

  车工,钳工,焊工一应俱全。

  “老陆,市里是不是不过了,咱们想方设法都办不成的事情,五天内全都成了。”

  总经理办公室。

  陆长顺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办公桌上的图纸。

  坐在另外一边的牛永贵,手里拿着调过来的技术人员名单。

  若不是亲眼所见,谁又能相信。

  已经和市里在一定程度划清关系的机械公司,突然得到市里的大力帮扶。

  五名高级工程师,十几名八级工。

  这些人单独拎出一个,绝对是各家工厂争抢的大宝贝。

  也不知道方博年怎么做的思想工作。

  竟将这些人调给了北方机械公司。

  估计技术人员的原单位领导,正在跳脚骂娘。

  制造空气炸锅的核心电子元器件,更是敞开供应。

  “三叔,你觉得这份发动机图纸怎么样?”

  林凯峰不紧不慢道。

  陆长顺将视线从图纸挪开,感慨道:“难怪方主任像送财童子一样,咱们缺什么,他就送什么,都是为了哄上级开心。”

  “凯峰,王部长可是专业人员,如果图纸中出现弄虚作假等内容,瞒得了我们,绝对瞒不过王部长。”

  “你老实说,这辆汽车的发动机图纸,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林凯峰淡笑道:“王部长是从基层干上去的一机部领导,属于机械专家里的专家,并且曾经多次去江城汽车厂视察工作,我就是想骗他,也不会搞汽车发动机图纸。”

  听到这句话,陆长顺心里的担忧开始消失。

  事情确实是这么回事。

  方博年临走前交代林凯峰,搞出一份新技术哄得王部长开心。

  林凯峰顺势提议。

  在机械公司能制造摩托车发动机的基础,更进一步地拿出汽车发动机技术。

  与江城发动机厂进行联合生产设计。

  除了能生产能用三轮车,机械公司还将进军汽车领域。

  时间转眼到了周一。

  天不亮,机械公司领导职工,早早地等在大门前。

  数百名职工全部换了一身新衣服,公司内外到处能够看到欢迎部里视察的条幅。

  上午九点,一支车队从远驶来。

  “哗啦啦……”

  等到车队靠近公司大门,林凯峰马上带头鼓掌。

  很快,车队停下。

  中间一辆汽车副驾驶车门打开。

  一名身穿干部服的年轻人迅速来到后面,拉开后车车门。

  车里走出一名六十多岁,身材魁梧,精神奕奕的老人。

  正是第一工业机械部部长王长生。

  林凯峰热情的说道:“欢迎领导来公司视察工作,我代表全体员工,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关爱。”

  “你就是林凯峰同志吧?我在部里就听说过你的大名,创汇能手,脑子活络的多面手。”

  王长生伸手和林凯峰握着一起,另外一只手拍着林凯峰的肩膀。

  如数家珍讲起他对林凯峰的了解。

  不等不靠,勇于攻关,直面问题。

  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帮助县机械厂扭亏为盈。

  又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将县机械厂从国有改为集体,勇敢的带领全厂职工从当地走出去。

  前往广交会接触外商,得到了四条生产线。

  林凯峰谦虚道:“领导过誉了,没有市里有关领导的培养和关心,公司不可能取得这么多的骄人成绩。”

  好听的话谁都会说,今天又是个开心的日子。

  林凯峰不介意将功劳多分一些给方博年。

  方博年心里乐开了花。

  随后,一行人来到公司内部。

  王长生婉拒公司领导,邀请他去会议室休息的提议,带人直奔生产车间。

  “早听说你们机械公司,是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方。”

  “公司领导更是一个充满战斗力的集体,很好。”

  “今天一见,我是彻底信了这句话。”

  看到车间里的流水线传送带,王长生赞不绝口。

  今年二月,王长生更主要工业部门负责人,跟随最高首长一块前往国外访问。

  期间,众人走访了多加大型国外生产企业。

  亲眼见识了外国的现代化流水线,领教了什么是工业标准化。

  这间小小的机械公司车间,王长生再次看到和国外一样的流水线标准。

  即便这里的流水生产线不是那么的完美。

  依旧让王长生感慨不已。

  王长生语重心长的说道:“同志们,大家都看到了吧,既是一家县级企业,只要拥有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依旧能够搞出大事业。”

  “国家的经济一点点变好,外国人有的,我们也要有。”

  “像这样的流水化生产车间,标准化工厂,未来,必然成为我们发展的主要助力。”

  话音落下,马上有随行人员掏出纸笔记录。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