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1980我的导演生涯> 第一百二十七章 观影前的巧遇

第一百二十七章 观影前的巧遇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
  最新网址:xs从电影院出来后,陈恺歌、张义谋等人神情凝重。

  韩平笑着道:“怎么了,胆怯了?”

  “韩导……”陈恺歌欲言又止。

  其余几人嘴角扯出笑容,只是这笑容着实苦涩。

  韩平问:“你们觉得咱们的那部电影怎么样?”

  “电影很好。”

  “是近年来国内少有的佳作。”

  “比《庐山恋》好!”

  韩平干咳一声,打断众人的彩虹屁,“咱们是亲眼见证《山楂树之恋》如何从无到有的,这部电影的质量如何,你们心里也是有数的。既然如此,你们还担心什么?”

  “韩导,我怕外国观众对咱们的电影心存偏见。”陈到明忧心忡忡道。

  “不可否认,心存偏见的观众肯定存在,但更多的观众更关注的是电影质量。我们的电影质量好,吸引到更多观众,这会是一个良性循环。”

  韩平说完看了眼手表,“好了,时间不早了,要不然咱们这群主创赶不上自己电影的首映可就搞笑了。”

  这时,李现法走出人群,说道:“韩导,车已经准备好了,咱们现在走的话,时间刚刚好。”

  闻言,众人也不再耽搁,坐上李现法准备的车赶往柏林森林大剧院。

  这一路,众人都比较沉默。

  终究还是太年轻,又是第一次出国参加国际电影节,心理包袱有些重。

  到了电影院后,韩平发现他们都猜错了,柏林森林大剧院并不偏,相反还挺热闹的。

  影院进进出出的人真的不少,观影人群中年轻人似乎占据了绝大多数,但也能看到一家三口的影迷。

  想到这,他对李现法问道:

  “老李,你是不是猜错了,这家电影院虽然偏一点,但影迷是一点不少。”

  李现法拍了下脑袋,恍然大悟道:“还真是我搞错了,柏林森林大剧院附近有多所高校,最近又临近放寒假,所以影院门口才有这么多影迷。”

  韩平笑道:“看来咱们还赚到了。”

  他这么一说,众人心中也升起一股侥幸心理。

  毕竟相比老一辈,还是年轻人更能接受新鲜事物。

  说不定,这些德国年轻人就喜欢东方电影呢?

  这时,张义谋看向李现法问,“这家影院放映的肯定不止咱们一场电影,对吧?”

  “对。”

  李现法点点头:

  “每年这半个月全世界各地的影迷云集柏林,就是为了提前看其他国家还没上映的电影。除了影迷,还有记者,影评人和版权商人。你在这里面随随便便遇到的人,背后可能都是某个专业影评杂志的撰稿人,或者是电影公司的买手之类的。不过这和你们没太大关系,你们都是第一次来柏林,没有记者认识你们。再加上语言不通,只要正常观影就行。”

  陈恺歌羡慕道:“什么时候咱们国家也搞一个国际电影节,咱们就没必要大老远跑国外了。”

  “即使咱们国家现在就搞电影节,影响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韩平道。

  进入影院内部,李现法为众人买了《山楂树之恋》的电影票。

  当然,钱还是韩平他们出,李现法只是帮忙跑个腿,谁让他会德语呢。

  电影院里来了这么多亚裔面孔,吸引了不少白人的注意,不过他们只是好奇的看了几眼,并没有上前好奇询问的一丝。

  “韩导,票买好了。”

  李现法排队买票回来,并将电影票一一分发下去。

  韩平瞄了一眼电影票,问:“是最佳观影区,看来我们的电影还真没什么人看呢。”

  “韩导,等首映过后,口碑传开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来买票的。”李现法道。

  韩平笑了笑,找到了电影票上显示的放映厅,问道:“咱们现在能进去么?”

  听到这话,李现法摇摇头:

  “还不行,现在里面正在放映一部叫《谋杀·下山事件》的岛国电影,看时间,应该就快结束了。等观众出来完了,咱们就能检票进场。”

  “不过柏林电影节的人明文规定,在影片放映期间,所有剧组成员不得以任何性质的活动在非官方允许场合接受采访、召开集会。所以咱们只能看,不能接受采访。”

  “明白了。”

  韩平点点头,他能理解,为了公平起见嘛。

  就在这时,忽然几个人身边响起了一声:

  “请问您是燕影厂的韩导吗?”一句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传到韩平耳中。

  他扭头一看,发现是一个中年人带着一个手里正举着相机对着这边拍摄的年轻人正一脸惊喜地向他们这里走来。

  韩平有些疑惑,看这两人明显是记者,但他记忆里自己并不认识两人。

  不等他发问,李现法面露不悦,指着两人呵斥道:

  “这里禁止拍摄,你们是哪家报社的记者,不懂规矩吗?”

  这时,中年人也发现了年轻人举着的相机,甚至听到了两声“咔嚓咔嚓”的快门声。

  但他一开始没制止,而是等到李现法说话后,才把镜头给压了下去。

  “唔好乱甘来!你点做嘢噶?成日都鸡手鸭脚。”中年人先是用粤语训斥了一顿身边的年轻人,接着一脸抱歉的用稍显蹩脚的国语对韩平等人道:“……抱歉啦各位,他新人来得,第一次出来参加这种活动,不懂的。”

  李现法眉头微皱,难道是羊场那边的报社记者?

  只是不管哪里来的,都要守规矩才行。

  想到这里,他语气生硬的说道:

  “出国采访不容易,出来后该怎么做,你们领导没告诉你们吗?德国不比国内,人家的规矩伱不遵守,人家会怎么看我们?你把照片给我删了!你们是羊城的记者吗?一点规矩都不讲?赶紧给我删了!”

  啧……

  乌鸡哥一看这是懂行的,眼里浮现出了些许无奈。

  于是,他只能亲自从徒弟手中接过相机,当着众人的面把拍到他们的照片都给删了。

  见状,李现法脸色好看了一些。

  接着,乌鸡哥掏出一盒香烟,一根PRLE递了过来。

  “乌奇,李峰,我俩都是香江《明报》的记者。”

  乌鸡哥指着几百万字才有名字的年轻人,把自己和他的名字都说出来之后,又手脚勤快地把烟递给其他人。

  除了韩平和刘晓丽,李现法等人都接过了香烟。

  一转眼十几根散出去,烟盒已经空空如也。

  “电影院能抽烟吗?”

  乌鸡哥笑着点点头:

  “韩导是刚来吧?放映厅肯定不能抽,影院内部没禁烟标的地方都可以。”

  韩平看时间还早,指着角落里的垃圾桶,“咱们去那边聊。”

  一群人包括刘晓丽在内,都朝着垃圾桶那边转移。

  这边没禁烟标,再加上刚才韩平也看到有人在垃圾桶前抽烟,所以应该不碍事。

  韩平虽然不抽烟,但心里着实好奇:

  “乌记者,你这盒烟多少钱一盒?”

  “价格挺贵的,要5马克一盒。”

  乌奇有些肉疼,5马克差不多是2.5美金,他要是烟瘾犯了,哪至于这么奢侈。

  韩平看的直乐,他问道:

  “二位是为了《半边人》,才来柏林的?”

  “也不全是为了这部电影,这一届柏林电影节,咱们亚洲电影挺多的,还有韩导这样新鲜的面孔出现,我们《明报》也想将获奖结果传回香江呢。”

  乌鸡哥接着又问道:

  “韩导看过《乡情》吗?”

  “嗯,刚看过。”

  “咦,那还真巧,我们也是看过后过来的。”

  “乌记者觉得怎么样?”

  “坦白地讲……”乌鸡哥摇了摇头,目光里没有不屑,但也看不到任何喜色:

  “怎么说呢,以前香江这类电影太多了,我小时候跟着父母看过,长大后就再没看过。”

  “也是。”

  韩平愣了一下,接着点点头。

  现在香江是娱乐片的天下,类似《乡情》这样质朴的电影几乎没有市场。

  于是也不继续接话茬,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后。

  他在想,如果乌奇看过《山楂树之恋》后,能给出个什么评价。

  如果是后世的话,他的这部电影在香江肯定不会有什么票房。但八十年代……还真不好说。

  乌鸡哥吸了一口烟,见韩平沉默不语,便主动将话题往他身上引:

  “韩导对自己的电影有信心吗?”

  “唔……”

  韩平想了想,说道:

  “怎么说呢,一部电影的好坏,是由观众和市场决定的,我们导演说的不算。我觉得好,但总有人不喜欢,是不是?所以你问我有没有信心,其实没多大作用。所以你也不用纠结我对自己作品的态度,我就是再有信心,结果也不会以我的意志为转移。我已经用尽全力去拍摄这部电影,结果如何,我交给观众去评价。”

  听到这话,乌鸡哥心下多少有些意外。

  他之前还采访过方育平导演,方导那叫一个自信心十足,眼里只有聊聊几部外国导演的作品。

  他又看了看自己旁边的李峰,嘴角忽然一抽,心里暗骂:“扑街……你没见过女人啊!”

  乌奇现在不好阻拦,只能继续问:

  “那对于这次的竞争对手们呢?韩导怎么看?”

  韩平沉吟半晌,说道:“我坐着看?”

  乌奇:“……”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