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xs《文汇报》。
报馆内,编辑们正在紧张忙碌,记者背着包来来去去,采写新闻。别看香港面积不大,每天的破事可不少,不然也养活不了70家报纸。
“米行抢购的稿子写好了没有?”
“不行不行,不要从民众恐慌的角度,好像我们大陆是洪水猛兽一样!”“港英政府对港币狂跌表态了么?”
“邓丽君12月要在红磡连开6场演唱会,香港第一次,追踪一下!”
一片忙碌之中,一个编辑偶然抬头,瞧见有个家伙晃晃悠悠的走了进来,蹭的站起身,像一只快乐的猹跑过去:“陈奇同志,你怎么来了?”
“我写了几篇东西,麻烦你们发一发,我专栏还有吧?”“有有!一直给你留着呢,你好久都没撰文了!”
“最近太忙了。”
其他人一听,也化身瓜地里的猹,纷纷跑过来。《文汇报》的性质决定新闻不能太过八卦,但专栏写文章就没问题,陈奇满足了大家扭曲的快感,也带起了销量。
每次他喷人,报纸销量都会猛涨。千字200港币的稿费不是白拿的!
“这次你骂谁啊?还是麦稼么,别骂他了,他的头越来越秃了,我们都看腻了。”“我先写了三篇短文,分三天发吧,然后我再写。”
陈奇取出稿纸,众编辑一瞧,咦?这次不写香港电影,改写音乐了?再看行文,用词皆是夸赞,极尽称颂,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第一篇,第二,第三,别搞乱顺序。”“放心,我们知道你弄人都是循序渐进的。”“我这可是夸人!”
“都一样都一样!”
陈奇走了,编辑乐呵呵的讨论,他发表了文章,报纸带来了销量,乐坛得到了赞美,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次日,许久未见的陈奇专栏更新了。
他一反常态的没有谈论电影,而是说起了音乐:
“东方公司81年驻港,经营2年多,在各方亲朋的关照下取得了一些微小的成绩。
年初,公司成立了音乐部门,在大陆发了两张专辑,一张销量刚破200万,一张仅有80万,成绩平平,不足为外人道也。做音乐是出自综合发展的考量,是公司战略重要的一环。
大陆10亿人口,有最大的华语市场,音乐的环境比电影宽松很多。我们可以引进海外音乐,与港台歌手合作录制专辑发行,也有版税分成。
前不久主动投诚的台湾音乐人侯德剑,正在为大陆一个歌手制作专辑,版税分成超过了10%。
香港现在流行粤语歌,但粤语歌也有市场,广东人口5千多万,是香港的十倍。国语歌更不用提,我听说香港歌手往往会出国语专辑,面向台湾和新马。
何苦来哉?
费那么大力气,去讨好那三瓜两枣的台湾?
关于电影,我说过台湾不值一提,我们应该出海赚美刀。关于音乐也一样,真正的金山在大陆,港台乐坛人才资源雄厚,我们欢迎每一位音乐人回大陆看看,以音乐架起友谊的桥梁..”
除了文章,陈奇大摇大摆的把《春晚金曲》《李玲玉甜甜甜》的专辑封面贴了上去,连歌曲目录都列出来,一个200万,一个80万,硕大的字体,加黑加粗那种。
本来呢,他发文章,全港电影人心惊胆战。
结果一瞧,这次没有电影的事儿,是说乐坛的,遂又幸灾乐祸,因为这个套路太熟悉了。
香港乐坛注意到了这篇文章,不过他们经验少,没意识到这代表着什么。而紧跟着,第二篇文章也出炉了,依旧是优美动人,情真意切。
“最近买了一张谭咏麟,一张梅艳芳的专辑,唱片店老板说这是最红的。我问卖了多少张,老板与有荣焉的告诉我,一位是4白金,一位是5白金。
这个我了解一点,美国卖出100万张叫白金唱片,1000万张叫钻石唱片。
我也听了听,确实很棒,难怪能卖出几百万张,我为我华语歌坛出现这么优秀的歌手而骄傲。后来有人告诉我,香港标准不同,2.5万张是金唱片,5万张是白金...白欢喜了。
听说台湾标准也一样,台湾好歹2000万人口,怎么有脸皮跟500万人口的一样?大陆现在最受欢迎的港台歌手:
邓丽君独一无二,你们身在香江,真是不知道大家有多喜欢邓丽君的歌,她本人可能都不知道。
刘文正、潘安邦也有很多人听,罗文受欢迎,甄妮也知道,今年引进了《大侠霍元甲》,一首《万里长城永不倒》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还有好声音唱的林子祥《成吉思汗》,也有很多人喜欢。
我不太清楚这些歌手的具体销量,但我诚邀你们来大陆发展,五万张的白金唱片,有点太低弱了。
谭咏麟、梅艳芳、许冠杰、陈百强.....唱粤语的来广东啊,过个关就到了,离得近。台湾歌手也欢迎,邓丽君如果在大陆发张专辑,卖一千万张都有可能哦.
这下乐坛反应过来,然后就不开心了。实话最伤人。
多少歌手为了一张白金唱片而奋斗呢?多少歌手发专辑,只卖几千张甚至更少?能拿到1白金,说明小有名气,2白金就能开庆功宴了,3白金4白金不得了,红歌星啊!
甄妮的《奋斗》卖了80万张,香江无出其右者!李玲玉也卖了80万张,李玲玉是谁啊?
大家捧着报纸,看李玲玉专辑的歌曲目录,什么《童年》《踏浪》都没听过,全是翻唱的台湾歌,这都能卖80万张?当然了,香港出专辑是黑胶唱片 磁带一起出,磁带的销量按一定比例折算进唱片销量,即便如此,那也比不上。
还有什么《春晚金曲》200万,天方夜谭一样。
而被点名的那些人,一个个惶恐不安,他们大多有电影事业,看到报纸之后,马上向各方面询问。“大陆那个发瘟的陈先生点我了,你有经验,我该怎么办?”
“等着总会找你啊,你掏点孝敬,写个保证书就OK。”“那我音乐方面有没有影响?”
“应该不会吧,我不清楚,我又不搞音乐哈哈哈!”“你笑个鬼哦?”
“我幸灾乐祸不行么?那家伙终于搞到你们唱歌的了,你现在知道我们的感受了?”左右派的报纸,每天都要互相看的。
把重要消息收集起来,发回京城、台北,以供领导们参考。陈奇这文章一发,自然引起右派注意,别人无所谓,但他提到了好几次邓丽君。
台湾中央社驻香港分社。
负责人叫谢忠侯,他放下报纸,问:“邓丽君12月份要在香港开演唱会?”“是的!”
“眼下在不在香港?”
“不在,下个月会过来。”
谢忠侯点点头,开始写报告,他倒不是觉得左派一说,邓丽君就会去大陆,而是这件事要从根本上杜绝,台湾哪个艺人都可以跑,唯独她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