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悠悠书盟>1979黄金时代> 第269章 再临香江

第269章 再临香江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八一中文大家读
  最新网址:xs上海,四川北路85号。

  这里有一栋七层的白色大楼,1935年竣工,在四川北路和崇明路的拐角处,中央高起,两面对称,看外观十分洋气。

  陈奇站在人来人往的街上,拿着照相机对准大楼,咔嚓咔嚓拍照,又在小本本上记录。

  小莫和小耿站在后面,一脸狐疑。

  没错,此番又是他们随军护驾,按照习惯的行程,会先到上海,再坐飞机去香港。谁知到了上海,陈奇非要待几天,还领着他们到处转。

  “……”

  小莫等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道:“陈奇同志,我不得不提醒你,你如果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就改变行程,私自停留,我会如实上报的。”

  “莫友明同志,你看这栋楼,伱知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

  “呃……”

  小莫瞅了眼牌子,道:“中国银行的职工宿舍!”

  “解放前呢?”

  “不清楚!”

  “解放前,它是淞沪警备司令部及其稽查处,七楼就是关押犯人的地方。”

  陈奇指着这栋大楼,道:“再往前,它是日本宪兵队本部,同时也是一座战俘营,里面有美国侨民、美国的飞行员、海军、英国人和中国人。

  《永不消逝的电波》看过吧?”

  “看过!”

  “看过!”

  “里面那两位先烈就曾经关押在这,还有许广平女士也被关押过。”

  “小鬼子?!!”

  小莫一瞪眼,还没等瞪眼这个动作做完呢,陈奇招招手:“走了走了!”

  仨人继续转,最后跑到上海外国语学院,一个50来岁,身材矮小的白人女性早早等在门口,主动迎上来,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你好,你是陈奇先生?”

  “是我,白教授,很高兴见到您。”

  “白教授?哈哈哈,我喜欢这个叫法!”

  这人叫白丽诗(BeyBrr),苏格兰人,70年代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任教,与中国来往密切,84年正式定居上海。

  “我们最好找个舒适的地方聊一聊,您看哪里合适?”

  “去那边吧,那里有个咖啡馆!”

  咖啡馆?

  陈奇一乐,不愧是我大上海,就是时髦。

  说着几人走了一小段路,进了一家在当下装潢非常考究的咖啡馆,里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找位置坐下,随便点了点。

  小莫和小耿又变成了两尊护法,在隔壁就座。

  白丽诗搅动着咖啡,道:“老实说,你能找到我,我非常惊讶,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对人提起过那段往事了。”

  “我也是大费周章,希望没有打扰到您。”

  “……”

  聊了几句,她沉默了一会,开口道:“我父亲来自苏格兰,母亲来自美国,他们都在上海教书,我就是在上海出生的。你可能想象不到,我对这座城市感情有多深,我有很多中国的童年玩伴,我父亲甚至会苏州话……”

  许是陷入了回忆,她唠唠叨叨半天不进正题。

  陈奇也不催,认真听着,过了一会她才反应过来,抱歉道:“不好意思,我说了很多没用的话……我记得那是在1943年,我们一家突然就被抓了起来,与很多所谓的敌国侨民一样,被关进了日本在上海的一个集中营。

  这个集中营人很多,将近2000人,其中几百个是孩子,我也是其中之一……”

  白丽诗讲的很慢,陈奇执笔,记的很认真。

  不知过了多久,白丽诗抹了下眼睛,不好意思道:“真是抱歉,让你听我一个老太太讲这么多话。”

  “没关系没关系,我该谢谢您,您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我很愿意讲述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好了,我也该回去了。”

  白丽诗起身跟他握了握手,离开了咖啡馆。

  “咱们也走吧!”

  陈奇买了单,收好笔记本,道:“暂且告一段落,明天就去香港。”

  小莫和小耿欲言又止,到底没问,因为知道问了他也懒得说,对于拍电影的事情,除非必要,他一向都懒得跟别人解释。

  …………

  就在陈奇再度赴港之时,第32届柏林电影节举办了。

  去年《燕归来》和《太极》闹的沸反盈天,但毕竟让国内制片厂知道了还有出海参展这一条路,纷纷报送,今年电影局吸取教训,没选政治色彩浓厚的作品,选了一部《乡情》。

  珠影厂拍的。

  讲一个善良的农村妇女在困难时期收养了革命干部的儿子,当儿子长大成人,回城与亲生父母重逢,亲生母亲却试图割断他与农民养母及未婚妻的联系……

  没有获奖,反倒是作为添头的动画片《三个和尚》,拿了一个短片银熊奖。

  让国内好生诧异。

  而今年陈奇和左派都没动静,放弃了柏林,将目光锁定在了戛纳,戛纳影展在5月份,足够《孤儿怨》《太极2》做完后期了。

  “叔叔!阿姨!”

  “呀,芝芝!”

  “哥哥!”

  机场,傅明宪开心的扑过来,陈奇摸摸她的头,过了个春节,好像又长高了,说起来她今年也12岁了。

  都是熟人,没啥客套的,陈奇也很开心,又能坐高达了!

  坐在车里,他看着两侧的高大建筑,现代化都市,看着半途想吃冰激凌雪糕,专门买了一个的傅明宪,忽地想起乐春坊那几个小编辑。

  只能说,人跟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就像有的00后在奥运首金,有的00后在家里首银……

  “今年春节档厮杀的太惨烈了!”

  “《最佳拍档》大爆啊,下档时拿了2600万票房,我们的《少林寺》1500万排第二,《龙少爷》刚破千万,邵氏的《十八般武艺》900万垫底。”

  傅奇也十分惊异,问道:“你是怎么如此精准预测的?竟然分毫不差?”

  “全靠分析!”

  陈奇脸不红心不跳,大言不惭:“香港电影人过于注重眼前利益,没看见有大局观的,也没看见有做市场分析的,我只是把各方资料汇总理了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你可把他们吓了一跳,有人称你是大陆来的奇人异士,能掐会算的。”

  “哟,那有没有找您当中间人,找我算命的?

  听说香港人迷信,我给他们算算大英、台湾已是苍髯老贼皓首匹夫,活不了多久,跟着大陆才有饭吃,那是不是都听我的了?”

  “哈哈哈!你这张嘴啊,现在全香港都怕了你了。”

  傅奇大笑,又递过一份报纸,正是右派的《香港时报》。

  陈奇一瞧,上面赫然登着林子祥和缪骞人的公开悔过书,对去大陆拍戏表示深切悔改,痛哭流涕,绝不再犯,一心向党国云云……

  “《投奔怒海》不是好几个主创么?那个叫刘德桦的呢?”

  “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他没登,可能是新人吧。”

  “不不,这叫心虚!”

  陈奇抢过傅明宪的冰激凌雪糕吃了一口,道:“我去找他们聊聊。”

  (冇了!

  电影不错啊,推荐一下)

上一章目录我的书架下一章